一是保持大脑的最佳状态。 这是大脑“张”的前提,是大脑“张”的准备状态。脑神经细胞处于最佳状态,是最好的记忆状态。构成大脑最佳状态的指数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大脑组织和别的神经组织处于健康状态,神经系统的活动在单位时间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也就是精力很集中),大脑皮层中枢的神经细胞处于最好的准备接受信息的兴奋状态,神经活动中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得到了良好的协调。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脑就能象所向披靡的勇士那样去迎战记忆中的各种困难。
二是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制度。 巴甫洛夫曾强调过: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何东西比节奏性更有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忆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变关长期坚持合理的生活学习制度良好的记忆习惯;相反,如果长期遵循错误的不合理的制度,则会形成不良的记忆习惯。人在一天之中,什么时候疲倦困顿、无精打彩,什么时候精力充沛、思维积极,这是有规律的。适应这一规律,确定生活学习制度,既是对大脑机能的发挥,又是对大脑组织的保护。
三是要有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 这是从心理方面维持“张”与“弛”的平衡。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很有道理的。人的心理状态不仅对身体的功能,而且对脑本身的功能也有重大的影响。过度悲苦,极端愤怒,不仅能导致疾病,而且也损伤大脑细胞。乐观的态度,偷快的情绪,不仅使人身体健康,也使脑的工作状态最佳化。因此,在心情不好、思想消极时,不要勉强记忆,以免伤脑。如果迫于客观条件,必须学习记忆 时,就要努力使自己精神乐观。
四是学习时间要有间隔和学习材料要有交替。 人的大脑虽然容量大得惊人,但大脑只能在单位时间里保持旺盛的精力,一次用脑时间过长,就会产生脑力疲劳。因此,大脑连续进行紧张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说来,学龄前儿童的大脑紧张活动不应超过十五分钟,中学生学习半小时到一小时,成人学习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要有一小段的休息时间。在学校里,每节课之间隔十分钟,正是注意了用脑的时间间隔,从而延缓了大脑的疲劳;否则,不停地学习,大脑疲劳很快就会发生,便不能继续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材料交替的作用也在于推迟大脑疲劳的到来。心理学实验证明,单调的信息反复刺激大脑,会使大脑很快地产生保护性抑制。如果变换一下材料,学完一篇古文去做化学题,或者搞明白一条物理定义后去画图,使大脑皮层细胞中的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换班工作,不断交替,就会推迟大脑疲劳的发生。
五是注意休息和进行体育锻炼。 你注意用脑方法,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脑力疲劳。消除脑力疲劳的主要手段是休息和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大脑疲劳后还不休息,就可能使大脑细胞遭受损伤,兴奋和抑制也就会失调,从而导致记忆力的衰退。脑力劳动者,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睡眠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使脑的功能得到恢复,增强记忆能力。
六是要有足够的营养大脑消耗了的能量,必须获得补充,其来源就是饮食。人脑需要充足的能量来支持它的活动。大豆、鸡蛋、鱼、虾、肉、蔬菜和水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只要注意调剂伙食,认真对待每一餐,才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素。有的人在饮食不可口时就吃得很少,有的人因晚睡晚起而影响早餐,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是不利的,势必影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