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70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保护听力预防耳聋从“零”开始

人的听觉器官是由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中枢构成、耳器官的发生及形成于胚胎第三周,第五周出现中耳、耳蜗,以后随胎儿及婴幼儿的发育,听觉器官不断健全及发育成熟。因此,胎儿及婴幼儿时期是听觉器官的形成和发育重要时期,所以如何从胎儿及婴幼儿期开始保护听力。
预防耳聋
1

(一)关注耳聋遗传史,家族史,除耳发育不良外,还常伴有其他器官畸形,内脏异位,构成各种综合症。药物性耳聋也有遗传基因,携带药物性耳聋的变异性基因的人,在使用耳毒性药物时,即使在安全剂量和疗程范围,也会发生听力损害。对先天性耳聋主要在预防,提高优生优育,禁止血亲或近亲婚姻,对父母有药物性耳聋史的胎儿、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2

(二)预防病毒感染:母体妊娠期患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风疹等)尤其妊娠头3个月是胎儿听觉器官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可造成胎儿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或缺陷。另外,妊娠期不要接受预防针注射。婴幼儿病毒感染,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脑等传染病,或疾病高热,亦可致听觉障碍。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应及时治疗,建议运用清热解毒中药抗病毒治疗。妊娠期避免腹部放射性诊断、治疗,以免引起胎儿听觉器官放射性损伤,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贑类抗菌素)。

3

(三)避免噪音,胎儿、婴幼儿长久,持续置身于噪音环境,可造成物理性,永久性听力损害。

4

(四)注意围产期安全,预防新生儿疾患。产妇患妊高征及难产的新生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头颅产钳外伤,新生儿黄疸,溶血性疾患等,可造成听觉器官及听觉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供血不足而致听力障碍。

5

(五)预防中耳炎:婴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部至中耳的耳咽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鼻咽部分泌物及哺乳喂养时,乳汁易由鼻咽部溢入中耳,多发中耳炎,乳突炎。所以小儿哺乳时,需采取适当的体位,头部向上倾斜,切忌小儿平卧位哺乳,哺乳时不宜过急,小儿伤风感冒不明原因哭闹不止,应检查有无中耳炎。

注意事项

sp; 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和进行必要的治疗,是挽救幼儿听力障碍的关键。婴幼儿听觉的正常发育;3个月即有闻声瞬眼反应或缩瞳反应,4~5个月有闻声瞬眼反应或缩瞳反应,必要时可到专科进行有关听力,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利用残余听力,开启语言训练,可使部分儿童聋而不哑。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