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拿六分: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一位破产的商人。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他的核心秘笈就是: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这位建筑商就是台北全董事长林正家。他说,这就是一百亿的起点。
二:两个爆发户的不同命运第一个富人到了家,大门一关,谁也不见,有好友就来给他出主意,说: 老兄,你现在发了财,应该适当请请客啊,不然你会有危险的。”富人把眼一斜:“钱都是我自己赚的,为什么要拿出来给别人免费吃喝?再说了,有官府呢,谁敢对我有不轨之举?”好友叹口气,没再说什么,掉头走了。没几天,这位富人家里就被抢了,窜进来一伙强盗,把富人全家绑起来杀掉灭口,卷走所有的钱财,走时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村民没有一个前来相救.另一位富人回到家后,二话没说,马上请全村几百口人吃饭,并每人赠一两礼银。过了阵日子,他家也来了盗贼,但是周围的邻居很警觉,听到动静之后,立即有人敲起锣来,村民一起来帮忙,把欲行不轨的盗贼赶走了主动请客的这位富商,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深刻地体察世风民情,知道村民多嫉富仇官,对暴富之人尤其痛恨,所以他才掏腰包请客,让大家尽情吃喝一顿,还在酒席上摆出一副谦恭大方的样子,使村民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他的安全当然就得到保证了。
三:懂得换算思维,守财奴也会掏钱美国有一个名叫奇科的销售员,他为一个厂家销售价格为 395 美元的烹调器具。一次,他来到一个城镇推销,选择人集中的地方一边示范这种器具,强调它节省燃料费用的好处,一边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在当地出了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烹调食品,一边说:“你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第二天,奇科先敲开了这位守财奴的家门。守财奴一见到推销员就说:“见到你很高兴,但你我都知道,我不会购买 400 元一套的锅的。”奇科看看守财奴,从身上掏出 1 美元的一张钞票,把它撕碎,然后问守财奴:“你心疼吗?”守财奴对推销员的做法很吃惊,但他说:“我不心疼,你撕的是你自己的钱。如果你愿意,你尽管撕吧。” 奇科说:“我撕的不是我的钱,而是你的钱。” 守财奴很奇怪:“怎么会是我的钱呢?” 奇科说:“你已经结婚 23 年了吧?” “这有什么关系?”守财奴说。 “不说 23 年,就按 20 年算吧。你如果使用我的节能烹调器做饭,你每天可节省 1 美元,一年节约 360 美元。过去的 20 年里,你没有使用我的烹调器,你就白白浪费了 7200 美元,不就等于白白撕掉了 7200 美元吗?而今天你还没有用它,那么你等于又撕掉了 1 美元。 守财奴被奇科说服了。 其他人看到守财奴买下了烹调器,也都争着买。
四:骗子的换算思维最近警方打掉了跨国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每年这些骗子都能骗得几十亿,上百亿,听起来触目惊心,难以置信是吗?警察,电视,银行各种媒介每天都在传播这些电信诈骗的消息和防范手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呢?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个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不过,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仅仅对诈骗短信有兴趣,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称得上被骗。人群里最后上当的人的比例跟短信内容没很大关系,因为上钩者不会只因为最初的短信的内容就汇钱给骗子,更关键的是接下来与骗子的联系情况,一旦“上钩者”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就会中断与骗子的联系。骗子进行这种诈骗也不是没有投资,群发短信没有多少成本,可是如果跟钩上来的鱼一对一联系起来,成本就变大了。如果联系的人比较多,需要雇用更多的“客服”,需要开更多的银行账户,需要制作更多的假材料,甚至还有把“放蛇”的警察引进来这种风险成本。最后这些不傻也不天真的人会在深入的交流之后发觉真相,拒绝交钱给骗子,那骗子就是白忙了。把人群里本来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钓上来了,进行行骗。错过了人群里很傻很天真的人,没有骗到他们。如今人们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可能只有万分之一。如果短信骗术内容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相当于把灵敏度调高,这就意味着骗子起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上当交钱的人未必会增加多少,结果不见得划算。经过换算后,骗子就要降低邮件或者短信的内容可信度,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他们故意发一些很假的邮件,这样上当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减少跟“钓上来的鱼”辛苦联系一番,最后却一分钱没骗到。现在这年代骗子们行骗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样一来,骗子只需付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却可以获得原来数倍的收益。骗子们其实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只不过用错地方,终究会付出代价的。
总结:这些范思钱总结出来的这些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增加做项目的经验参考。因果循环,大道之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