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题 “切合题意”是考场作文高分的底线。“切合题意”就是指作文要完全符合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切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切合“命题要求”,或所提论点切合所供材料,或文章内容在话题范围内。比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立意就限制在“诚信”的范围内,集中在“诚实、守信用”的内容上,可以谈“诚信”的本质,可以谈“诚信”的意义、价值……但如果由“诚信”游离开去,大谈“良知”,大谈“做人的道理”,则偏离命题者的设计意图了。二是切合“注意”,“注意”部分的要求,都是明确限制的,如果违背这些要求,轻则扣分,如字数不够;重则满盘皆输,如立意庸俗甚至反动。比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若立意为“当今社会诚信不如奸伪吃香”,那就危险了。在这里,我们提出三个切题要求: 1.实扣。作文内容与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 2.明扣。作文内容与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3.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应该体现命题寓意。
(二)明晰 高考作文不能像某些作家的手稿那样,龙飞凤舞,尽显个性,高考作文还应该明晰,让阅卷者能够在半分钟时间即可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及文采、创新点等。1.书写清晰 高考评分标准中专门列有“卷面分5分”一项,而事实上,书写的清晰与否,并不仅仅是卷面5分的得失问题,还会影响阅卷者对整篇作文的评价。书写凌乱的作文往往不能获得高分,而书写清晰的作文,可以给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并缓解老师的疲劳。书写清晰要求做好“三清”:笔画清、字形清、卷面清。笔画清,要求使用的笔要出墨畅、色泽浓,建议使用钢笔、油性圆珠笔或签字笔。字形清,要求每一个字要写得工整、大方。笔画不要缺损,不要过分牵连“枝蔓”,要让阅卷者一看便能认出是什么字,万不可让人去猜字。卷面清,要求整个卷面干净、整洁,没有墨团,没有公路网般的连线。2.主旨明确 《围城》几十万言,最后汇成一句: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几十万言,最后汇成一句话:生命不能承受的是轻而非重,生命恰恰是因负重才有意义。高考作文自然也应如此。800字最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即主旨明确。主旨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某一段段首,或独立成段。总之,主旨句最好放在显眼的位置,而且对主旨句的表达要清晰而机智,让阅卷者一看便有拍案之感。“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不适宜高考作文,因为阅卷者没有江州司马当时的心情与耐性。3.结构简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以曲为美,这固然是对的,但就800字的白话文章来说却不适宜。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结构最好简化,或是清晰的并列式,或是清晰的层递式,最好还有清晰的过渡句或过渡段。文章头绪太多,剪不断,理还乱,弄得阅卷者一头雾水,不利于获得高分。4.语言精练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一切思想感情最后都落在表述上。因此,高考作文的语言首先要求表述精练,句子短小,成分清楚,让人一看便知其意。切忌让阅卷者“回读”,不然容易让阅卷者判为:此文语言含混不清。5.感情激越 为文须有情,为情须求真。感情真实始终是文章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实际阅卷情况来看,感情真实之前还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感情的清晰,悲则是悲,喜则是喜,不宜含糊、隐藏。要做到感情清晰,最好的方式是让感情激越,悲则大悲,喜则大喜,极力渲染。感情朴素在文学上是至真至美,但在考场作文里就可能被误当作“干涩”、“羸瘦”、“贫血”。
(三)充实 孟子说“充实谓之美”。古人写文讲求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猪肚”就是强调文章内容要充实。高考作文在切题、明晰之后,还要注意充实。充实能显示作者丰厚的积淀,而积淀的丰厚是语文功底深的表现。因此,阅卷者多欣赏旁征博引、信息量大的作文。 充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素材丰而不滥,素材要充足,但又不能以堆砌为能事;其二,技法多而善变,修辞手法、表现技巧丰富多样、灵活多变;其三,语言醇厚不浮,遣词造句能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也就是说,在达意之外,还有一种信息——文化在流淌。
(五)创新 创新是时代之需要,时代之趋势。作文无创新点,很难到达峰顶塔尖。高考作文最好能在某一方面有创新处,或观点新,或体裁新,或素材新,或构思新,或语言新。当然,“新”是相对的,创新不代表我们可以打破一切,不遵循规范。创新除自我创造外,还可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这要求我们要有前卫的阅读和把握,争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