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婴儿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难以入睡,或者在夜间经常醒来,这个阶段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很疲惫,但通常很快就过去了。研究人员对1507名新生儿的母亲及婴儿进行了调查,发现五分之一的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有持续性睡眠问题,研究指出,睡眠模式非常紊乱的婴儿,在童年时期出现焦虑和情绪问题的风险更大。
引领这项研究的是默多克儿童研究所是澳大利亚儿科医学研究所,位于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隶属于儿童医院和墨尔本大学,主导研究的法伦‧库克博士说:“很多婴儿在三个月内醒来很多,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发现,大约19%的婴儿在出生第一年确实有持续和严重的睡眠问题,这些婴儿即使到了12个月大,晚上仍然醒了三次或三次以上,他们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入睡,晚上醒来时很难安顿下来。”
参与这项研究的妈妈描述了婴儿在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睡眠模式。然后,她们也被问到孩子在4岁和10岁时的心理健康,并使用医疗问卷来评估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状态。超过一半(56%)的婴儿则被归类到“睡眠稳定”的状态,只有中度的睡眠问题,但有19.5%的婴儿持续出现严重睡眠困难。
与睡眠模式稳定的婴儿相比,有持续和严重睡眠障碍的婴儿,在四岁时出现情绪问题症状的可能性几乎是三倍。到10岁时,达到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可能性是两倍多。这些结果显示,如果可以做出改变让婴儿睡得更好,就可能防止以后睡眠和其他问题发生。
如果家里的宝宝睡得不好,父母常常会感到内疚,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建议当宝宝睡眠周期还不稳定时,爸妈先配合宝宝的睡眠安排作息,照顾时才不会疲累。可记录宝宝起床及想睡的时间,调整白天的活动。夜晚用轻柔的音乐及安抚物来助眠,但睡前不宜过头,以免宝宝太兴奋。
夜间如果宝宝无饮食需求,不必刻意叫醒他。半夜醒来玩也不需打扰他,他会学到自我安抚,慢慢地再睡着。如果睡眠问题仍未改善,也可以寻求医生协助,帮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