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体内固有的水分和皮肤细胞内的水分逐渐减少,可出现无感性缺水。皱纹增多,皮肤干燥,全身疲乏无力,是体内生理性失水的表现。
喝水能否降低血液黏稠度
1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体内固有的水分和皮肤细胞内的水分逐渐减少,可出现无感性缺水。皱纹增多,皮肤干燥,全身疲乏无力,是体内生理性失水的表现。
2
尤其在干燥的气候里和高温的夏季,人体内的水分散发加快,血液量减少,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变慢,这样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发生机会。
4
老年人在夜间容易发生上述情况,因为人在入睡后,体内新陈代谢继续进行,皮肤和呼吸道还在蒸发水分,夜尿增加,这些都要消耗体内的水分,加上夜间很少喝水,血液黏稠度要比白天偏高,具有凝血作用的血小板凝集力处于高峰,而具有稀释作用的溶纤维蛋白却处于低谷,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所以,夜间及凌晨是心肌梗死、脑血栓的高发时间。
5
心肌供血不足、肺缺血、脑缺血、心肌梗死、脑血栓都和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而预防和治疗血液黏稠度高的有效方法是多饮水。针对血液黏稠度容易增高的时间,除日常注意饮水和多吃蔬菜、水果外,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后和睡前。
6
老年人应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早、晚各饮1杯水。有些人担心睡前饮水可增加夜尿次数而影响睡眠。其实,老年人即便睡前不饮水,也会夜尿。因为老年人的膀胱老化,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容尿量减少,加上男性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膀胱内的残余尿增多,即使睡前不喝水,也照样要排尿。而睡前喝一杯水,对健康有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提示
早、晚饮水,最好是饮温开水或温茶水,而不宜饮太烫的水或凉水,更不宜喝浓茶、纯净水、矿泉水、含糖饮料等。只有温开水和淡茶水才会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