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如何正确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是指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是重庆唯一一家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律师事务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刑事案件的辩护,承办过大量刑事案件,具有丰富的刑事辩护经验。
工具/原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
重庆刑事律师网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专题
方法/步骤
1
一,认定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要区分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1、侵犯的客体不同。尽管二者都可能同为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解救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然而前罪还侵犯国家机关的声誉。2、客观方面不同。妨害公务罪只能是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的解救公务,而本罪阻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只能是利用职务阻碍,且被阻碍的解救活动。被妨害的公务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执行的解救公务;而本罪既可以是阻碍解救妇女、儿童的公务,又可以是其他公民的非公务的解救活动。3、主观方面不同。妨害公务罪行为人主观上只须明知阻碍的是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即可,不须明知何种公务、何类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而本罪行为人主观上是明知自己阻碍的是解救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4、主体的区别。妨害公务罪是一般主体,而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仅限于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
3
三.认定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要区分本罪与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1、在客观方面,本罪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但主要表现为作为形式,且构成该罪不以发生严重后果为条件。但拒不解救妇女、儿童罪行为只能是不作为,且构成要以发生严重后果为条件。 2、主观上的区别。本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不管是明知自己行为必然会发生还是可能会发生阻碍解救活动的结果,但意志因素上均是希望发生阻碍解救活动的后果,拒不解救妇女、儿童罪主观上只能是不希望发生阻碍解救妇女、儿童的活动,或对不履行解救职责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没预见到必然发生,或不期望其发生。
上一篇:奥杜尔霍迪尔珍贵的宝箱成就怎么做
下一篇:原神解救笼子里的人钥匙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