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你不得不知的那些农机误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深入人心,“机器换人”的速度也正在加快,但是很多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还没有转化过来。农民对农机也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农民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农机观念。
工具/原料

整机

方法/步骤
1

深松作业越深越好深松作业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深松作业的耕深,由土壤中的板结层决定,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地块,可能都不一样。深松作业如果过深,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可能会将深层的不好的土壤,带到了表层,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或者是深松铲过深,在土壤板结层的下面通过,没有将板结层打破,深松杆齿像切豆腐的刀一样,切过板结层,深松效果打折扣。另外,还会使拖拉机的耗油量大大增加。因此,只要深松铲能通过板结层,并将板结层打破,就是合理的耕深,并非越深越好。

2

大马力农机一定“压地”农机的功率越大,重量一般也越大,感觉上大马力农机比小型农机更“压地”,就是土壤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更大。实际上,大马力农机大都采用双轮驱动,或者采用接地面积较大的子午线轮胎,有的甚至采用橡胶履带结构,大马力农机的接地压力很可能要小于小型农机。特别是采用宽幅、复式作业农具后,农机的进地次数大大减少,大马力农机对土壤的“压实”破坏,要比小型农机低得多。

3

价格低就一定性价比高如果购买农机,只使用1-2年,很可能价格低,意味着性价比高。但农机不是一般的消费品,对于使用寿命至少10年或更长的农业机械而言,价格低就不一定意味着性价比高。网上有一篇文章,说德国人不相信“物美价廉”,是有道理的。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中国,大部分人购买农机已经不再是第一次购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性价比高的产品一定是那些品质与服务水平高的产品。

4

用户是“上帝”用户在农机选型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上帝”,对商家(厂家或经销商)提出各种条件,甚至包括那些不合理的条件,如要求过度降价等,厂家或经销商为了销售而被迫答应相应的条件。一旦销售完成,收回全款后,特别是在保修期结束后,厂家或经销商又变成了“上帝”,对用户要求的服务反应迟钝,零配件供应周期漫长,价格奇高。这种用户与商家的关系,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用户与商家,谁都不是“上帝”,是一种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任何一方的“强势”,都将带来最终的“双输”,而不是双赢。

5

拿自己的钱“全款”购机购买农机,特别是购买大型农机,用户拿自己的全款去购买,已经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商家代垫补贴款,或者进行赊销,也越来越少了,除非产品的利润非常高或商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一般用户会利用银行贷款,或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农机。农机实现销售,是由用户、和商家,三方合作完成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利用“杠杆”来购买价值较高的农机,商家在收款上会得到一定保证,用户分期付款购买农机所欠的钱不再是商家的,而的。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已经成为农机销售,特别是大型农机销售,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6

列入补贴目录的农机是最先进的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能够列入补贴目录的产品,经过了严格的推广鉴定和有关部门的审核,一定是最好的产品,以至于当一些享受补贴的产品,被发现在技术上并不是最先进的,或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用户会非常恼火。实际上,推广鉴定工作非常具体,工作量非常大,一个新的产品,要能进入补贴目录并享受到补贴,大概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这就是说,补贴目录中的产品技术,是2年以前甚至更早的。

注意事项

目前国内与国际上一些大型农机企业的农机产品,每年都会有大的技术改进,会有代表最新技术的新产品推出,因此,可以说,当前最好的农机,并不一定在补贴目录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