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对于年幼儿,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和大龄儿童有差距,也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何难诊断,毕竟一般都是出现症状了才去找医生,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表达不出什么,问病例,描述症状的只能家长替代,做个检查更是费劲,小孩子也不会主动配合你,怎么办?
家长们注意了,有一个叫做“哮喘预测指数”的可以很好的预测小孩哮喘的危险性。家长日常要注意孩子的表现,如果说在过去一年当中孩子的喘息大于或等于四次的,有以下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或者两项次要危险因素以上的都为预测指数阳性,可以按照哮喘来治疗了。
主要危险因素:一是父母有哮喘病史(遗传因素啊);二是经医师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一看就知道孩子是过敏体质);三是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要是能确定孩子因为啥过敏的不早治疗了嘛,这不废话嘛,有这本事当个大夫绰绰有余了)。以上在我看来还是看孩子又没有过敏的情况,如果有,孩子风险就高,远离过敏因素是家长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次要危险因素: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就是对某种食物过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或等于4%(这个得去医院查查看了);与感冒无关的喘息(也就是说孩子喘息但并不是因为感冒,因为感冒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表现为喘息)。
说完这些,我想大家对于哮喘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大家肯定对于治疗方面更注重一些。这年头,人们对于预防的重视还是太差了些,意识方面大家还是很难转变过来。当然,这都是废话,医疗体制上的问题,只能吐槽一下。
对于哮喘,因为是个慢性病,所以,哮喘的治疗总体上来说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规范的治疗,最好是个体化治疗(也就是让医生根据患儿本身情况更具体的开药,请不了专门的医师那就经常去医院复查呗。)
首先,说一说那些急性发作的哮喘治疗方法。很多孩子哮喘住院都是处于一种急性发作期,没办法,家长都是孩子有病了才来医院,越是小地方该情况越是多见。这个时期的孩子,重点肯定是抗炎、平喘上面。
最有效、最常见的支气管舒张剂,可以说治疗哮喘必用药物——B2受体激动剂(好吧,那个符号不会打只能用B来替代一下,见谅)。这个药可以说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想一想,哮喘是因为气流受限,那我们把支气管扩张一下不就缓解气流受限的症状了吗。对吧!
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口服泼尼松。甚至在危重情况下,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此两种药,都属于糖皮质激素药。这个药实在是太重要了,哮喘必用药,可能名字不一样,但是糖皮质激素,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肯定得用上。
此外还有抗胆碱能药物,这个药物虽然效果比第一个弱些,起效也慢些,但是这个药不易产生耐药,不良反应也少。
那对于不是急性的哮喘患者,也就是说病情稳定下来了,这样的患儿该怎么办呢?第一个,首选药物:ICS。这个药物也是属于糖皮质激素,跟上面所说的区别在于这个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喷雾剂”。
这个药是目前来说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长期控制哮喘首选ICS。因为通过吸入的突进,药物能直接作用到我们呼吸的气道粘膜上面,局部就把药物给吸收了,全身不良反应自然要比口服、静脉注射少的多得多。
此外,控制药物里面还有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等等药物。对哮喘来说两三年甚至更长才可见效果才是正常的,想一下就好那是白日做梦。
哮喘的治疗上就这些,但是,治疗归治疗,预防还是不能忽视的。患儿不要接触变应原,天气变化的时候要注意,注意保暖了,让孩子带个口罩总归可行吧;最好家里有一个无烟环境,最起码吸烟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在身旁。这些措施,可能看似不起眼,但是,作用是巨大的。
毕竟,只有30%到60%的患儿可以完全治愈,大多数的虽然成年症状不反复出现,但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让你的孩子成为那完全治愈中的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