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0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如何与孩子相处之情商更高的孩子

1.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确切说,这不是方法,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2.学会倾听我们要倾听的,不仅指听取孩子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孩子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进行倾听时,要有适当的言语和肢体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比如点头、微笑、应答等。3.表达尊重尊重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育儿态度。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接纳孩子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要从更善意、更正向的方向去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要以尊重并且平和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孩子不同的观点。4.少问为什么当孩子表达他的想法或者感受时,父母要多去接纳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总是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答不上来为什么。在情绪还未被疏导之前,你所问的为什么,只会给孩子带去压力。相反,给了孩子共情后,一般孩子会主动开口跟你说点什么。5.积极回应而未必是事事认同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愿意认真倾听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赞同、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得要有规矩。所以,表达共情与坚持规则并不矛盾,只是一个执行先后顺序的问题。先共情,再遵循规则,解决问题。6.细致表达自己的回应和态度不要空洞地说“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感受”,而要将问题细化,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今天打针没有哭,很勇敢”、他“被同学欺负一定觉得很委屈”等。7.静静地陪着孩子也是共情当人们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时,往往不想说话,也不愿意听别人在身边喋喋不休。这时,父母可以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什么也不说。例如,当妈妈看到女儿泪眼婆娑地从学校里回来时,也许她不想马上讲述在学校里的遭遇。妈妈可以走过去拥抱她,陪她静静地坐一会儿。父母的陪伴就是给孩子的最大支持。8.反应不要过于强烈,也不要过于冷淡孩子向父母描述一些事情或感受时,父母的回应要有度,既不能反应过度,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和心理负担,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似乎那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9.共情时经常使用的言语“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1)表达对人情感的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你感觉……,因为……”“你感到……,因为……”(2)表达对对方意图的理解“你想说的是……”“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你的意思是……”(3)表达对对方情感与意图的尊重“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我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知道这种事处理起来很难。”(4)以具体的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关心“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你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5)表达不同观点的方法“你的话有道理,但是我还有一点不同意见……”“你的观点挺新颖,但是,我有一点不同看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