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
一、家长先自我反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反思,如:“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自己有没有一定的责任,或者是自己监管不当等等”。寻找孩子犯错的原因,再作定夺。
二、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有很多,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也有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不要就呱呱呱的对孩子批评,而是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者理由,这样家长才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了解,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才能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三、换位思考。 当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孩子大骂一顿,以熄怒火。而没有想过孩子究竟为什么会犯错,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能使关系更加僵硬。因此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换位思考,想想“假如自己是孩子,会怎么做,同样会不会错。”
四、以安慰取代大吼大骂。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五、父母应该站在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让孩子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六、学会暗示和保持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七、利用外界力量引导。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选择直面与孩子交锋,而是选择通过亲戚、孩子的同学等力量告诫孩子的错误,或者在网上寻找像孩子犯错的事例,与孩子一起看,让孩子领悟自己的错误,以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