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创业,那么就一定有项目。在选择项目上,应当考虑自己及未来团队成员本身具备的能力和当下拥有的社会资源。
确定好项目,那么就得有一个团队,并且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必须强有力才行。在团队组合上,一定得互相补充。比如,一个团队里全是技术人员,那么就还应当寻找负责市场的合伙人。就好像当初马化腾在创业的时候,发现身边全是技术员,于是花费一段时间找到了后来的首席运营官曾李青。另外,团队一定要务实,能吃得了创业初期的艰苦,能够一步步往前走。
确定好团队成员,这时项目发起人还有一件事必须做:像一位优秀演说家一样,将大家聚集在一块儿,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说得群情激动,斗志昂扬,使大家全身心投入,并激发出众人的凝聚力、执行力。在邀请入伙的时候,虽然已经介绍项目,但所有合伙人并没有在一起达成共识,因而需要再聚在一起提升士气。
大家达成了共识,得确定好出资比例和占股比例,并且确定好简单的协约。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当内部利益达成一致后,再勇猛往前冲也不迟。那么,出资比例是否应该和占股比例一样?公司法的规定是,按劳分配为主,以资占股为辅。
以上四步是创建团队准备阶段。后,应当留意当地和本校对微型企业的支持政策和创业支持政策。尽量获得社会支持,则能减少成本开支压力。
做好客户/用户体验,提高客户/用户粘性,寻找切实合理的盈利模式。其中,盈利模式是重中之重。一个产品再好,如果没有一种盈利模式那么就走到了悬崖边上。因为你想做大,你就得告诉投资人你将来怎样盈利,利润规模是多少,然后说服他们投资。
做好产品,创造好价值,然后推广项目产生的价值,两者并重。推广项目,检验的就是团队的执行力。无论你说的多好,产品做的多好,始终需要去推广介绍。迈出这一步,才算是真正启动了创业项目。因而从一开始便说了团队的执行力一定要强有力才行。如果一个团队里面,都是一些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那么不知道项目要经过多少曲折才能推广成功,获得市场的认可。
大学应届生组合的创业团队往往失败在不够务实,太多天真理想
确保合伙人的执行力符合团队项目的要求,做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在创业之初应当反复推敲项目前期的盈利模式和项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