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形容某个事物不招人喜欢,甚至很危险,让人害怕,都想躲开,以至于担心躲避都来不及!也比喻很棘手的人或事情。这句是古汉语中会常出现的句子,或者说古汉语口语中也会经常出现的。其中:1、唯:只2、恐:害怕3、唯恐:只怕4、避:躲避5、之:助词,无实际意义6、不:否定词7、及:来得及8、不及:来不及9、避之不及:状语后置,意思是来不及躲避10、整句连起来就是:唯恐避之不及。扩展资料相似成语:避之若浼拼音:bì zhī ruò měi释义: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译:在恶人的朝廷里做官,同恶人交谈,就觉得像是穿戴着上朝的衣帽坐在泥土炭灰上一样。把这种厌恶恶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生气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例句: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