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93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早教专家教你如何化解幼儿“嫉妒”心理

嫉妒之心人人有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因为它是人性的病态体现。嫉妒心不仅会让幼儿对其他伙伴持有敌对态度,还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证孩子心胸豁达、快乐成长呢?为此,早教专家帮你化解幼儿“嫉妒”心理,以下是他向我们分享的巧招数。
方法/步骤
1

言传身教并重生活在充满嫉妒的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嫉妒心。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当家长发现孩子显露出嫉妒的萌芽时,不要严加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态度诚恳地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在和风细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种种困惑。

2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长处要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对。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心胸变得开阔,大度乐观,也远离了嫉妒。

3

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学生要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业余闲暇时间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舞拳弄剑、吹拉弹唱、挥毫泼墨等。多引导孩子从事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情绪愉悦,赶走嫉妒之心。

4

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凡是有嫉妒心理者,往往心胸狭窄,以“我”为中心,只能在他人之上,不能甘居人后,稍不如意便顿生妒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闹得很僵,甚至做出越轨的事来。因此,要去除这一心理弊病,必须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克服狭隘偏见、傲慢自大等缺点,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不与小人为伍,学会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仅会发现他人许多长处和优点,而且对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也会容忍,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5

教会孩子遵循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若是在与对手进行竞争中,看到对方胜于自己,将对方所取得的成绩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就会心生嫉妒,憎恨对方,引发不择手段、不讲游戏规则的行为。如果因嫉妒生出害人之心,便会走上犯罪之路。所以,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公平竞争和调整心态。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应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并从中体会到竞争的乐趣。

6

年遐龄'对症下药'年羹尧'嫉妒'成才清代名将年羹尧13岁时,仍然大字不识一个。他父亲年遐龄,官做得不大,但对于教育儿子来说,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年羹尧就是不肯读书,反而把父亲请的老师都捉弄跑了。年遐龄万不得已,只得对症下药。年遐龄知道孩子的嫉妒心重,却能够做到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是不多见的,但正是由于他的'对症下药',成就了年羹尧的一番事业。

注意事项

影响幼儿身心快乐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只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大环境,更有他们本身的心理状态。而嫉妒心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点之一,宝宝们只有拥有好的心情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长空间。当我们在强调孩子不要存在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应该从平时家庭教育中的点滴行为做起,毕竟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宝宝们成才的外在因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