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可见人物的语言都是有个性的,不同人物的语音表现特征是不同的,要想做到人物语言仿真化,我们在表达时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个性,尽量地模仿人物声音去表现,如此才能把一个人物说“活”。对于不同的人的语言表达特点我们做了以下的归纳。 比如:孩子的声音主要表现为活泼可爱、充满稚气;青年人的声音则蓬勃欢快,充满朝气;中年人的声音表现为沉稳、醇厚;老年人的声音饱含沧桑、回味绵长。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描绘,不同年龄阶段里还有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事件里,人物也会有不同的心情,这些都应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比如:情感激动的人,讲话的时候声音往往也是比较紧张高昂的;心情低落悲痛的人,话语往往也是无精打采,语调低沉的;而心情兴奋欢快的人,讲话则会是轻快、随意、高亢的。 此外,性格温和的人,语调通常是平而慢的;性格暴躁的人,语调就会是高而急的。当想表达一个人性格直爽,讲话直截了当时,我们就可以用高而平、中速的语调来表现;反之,要想表达一个性格内敛含蓄,讲话温婉平淡时,我们的语言表达往往就要用低而曲折或慢速来表现。总之就是要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具体情境具体体会。 例如这一段,“当凌厉的咒骂声在雪山回荡,当山上的指导员痛苦地打自己:‘阳阳,爸爸对不起你啊!为什么,为什么死的不是我?阳阳,你还没来得及叫一声爸爸呀!’连长下令:全连鸣枪升旗,为阳阳送行!” 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一位职业军人失去了孩子的悲痛感情,我们在表达时,为了表现这种悲愤的情感,就要在运用中年男性应有的沉稳的音色基础上,根据此时的悲痛心情,适当的将声音嘶哑化,低沉地表现出悲痛的情感,还可适当的加入哭腔,以增强现场的真实感和语言的仿真化。 再例如:“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就对我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于是我便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我是洗碗机,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这时,爸爸不甘落后地说:‘那我是电饭锅喽,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啊。’” 这一段描述的是一个家庭关于家务劳动的调侃话题,表达的气氛应该是欢乐融洽的。这其中妈妈的语气应该是温婉宠爱中带着一丝命令,发声的位置要做居中处理;对于孩子的话,表达的时候要体现出小孩天真调皮的意味,音量可以适当提高,发声位置靠前;爸爸的声音处理则要厚实一些,体现出任劳任怨、风趣的人物形象,发声位置要靠后。这样的表达,人物形象才会有所对比,也更加鲜明。 当然,我们这里只是说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语言。在我们面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语言创作时,还要多加揣摩,尽量完整、真实地模仿人物语气,呈现人物声音特点,方能达到人物语言仿真化的效果。但是要想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充满形象感,单单依靠塑造仿真化的人物语言还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我们通过语言对相应的情景进行逼真的描绘,只有人物和情景相结合才能行成完整生动的语言表达。在下一期的内容中,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委会的老师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情景描绘的逼真化,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