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脉冲电缆故障测试仪
高压发生器,定位仪,路径仪
多脉冲智能电缆仪系统的组成方框图
同时,产生一个触发脉冲启动“多脉冲自动触发装置”和电缆故障测试仪。“多脉冲自动触发装置”立即先后发出多个测试低压脉冲,经“高频高压数据处理器”传送到被测故障电缆上,利用电缆击穿后的电流电压波形特征,将形成的反射脉冲记录在显示屏上。
测全长在进行冲击高压多次脉冲法测试之前,应首先进行电缆全长的测量。此步骤的目的是检查仪器是否有故障,同时保存此波形,以便判读故障距离。低压脉冲法测试的开路全长波形如下图所示。
将高压发生器、电缆故障相、系统接地线、电缆接地线、电缆故障测试仪连接起来。仔细检查接线确保无误。
打开仪器电源,屏幕将在完成自检程序后自动进入设置界面。根据现场被测电缆种类、长度和初步判断的故障距离选择脉冲宽度,按照屏幕模块中的相关键完成初始状态设置。
完成设置界面后,图形界面左上方将显示一行此次设置的所有参数值。
加冲击高压先进行试测。如加冲击高压后测得的波形仍如图十七所示波形,即上下两波形完全一样。两回波脉冲的极性与发射脉冲的极性一致,游标定位显示的是电缆全长,说明故障点未被高压击穿。须重新按“采样”键,并升高冲击电压。一边升高冲击电压,一边进行采样和屏幕监视。并同时调节 “输入振幅”电位器,直到看见屏幕上面的波形出现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反的回波脉冲为止。这时屏幕显示的测试波形应该是最终采样结果。可以进行“波形操作”了。
按荧屏下方模块中的“展宽”或“压缩”键,使测试的波形宽度比较适合故障距离的判读。然后,按“↑、↓、←、→”键,将上下两波形重叠。可以看出,故障回波前的那部分重叠较好,故障回波后的波形部分有明显的发散。
移动测量光标判读故障距离。在显示屏右边上有“起点” 、“终点”和相应的光标左右快移与慢移的相关键。按“起点” 、“终点”键时屏幕按键显示的是起点,则按左右光标移动键时起点光标在移动,否则按左右光标移动键时终点光标在移动。总可以将两条光标移到起始波形和回波的拐点。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两光标间显示的数字即为故障点到测试端的距离。
测试完毕后,如果操作者认为此次测试结果有保留价值,可使用数据“保存”和保存屏幕功能,具体操作见菜单操作介绍。
尽管多脉冲法测试波形极易判断、准确性也较高,但要获得一个较为理想、方便判读的波形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应用自如。
现场按多脉冲法接好线路后,第一次施加冲击高压往往得不到较为理想的测试波形,只能算是一次试测。因为事前并不知道故障的距离,故障点的抗电强度也不清楚。如果冲击电压加得不够高,故障点没有被冲击高压击穿产生电弧,是采集不到故障回波的。必须提高冲击电压直到看到故障回波为止。
由于在多脉冲法测试过程中,高压设备与故障电缆之间串有“多脉冲产生器”,实际加到电缆故障相上的冲击高压比高压发生器输出的电压低一些。如果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已经达到35KV,故障点还未被击穿,此时应更换测试方法。将多脉冲法测试改为冲击高压闪络法,利用传统的电流取样法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