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 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若内层敷料与创面 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l%活力碘或用70%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创面处理 (1)用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或上皮组织;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 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2)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口内。 (3)创面拭净后,应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4)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引流管、纱布引流条等。
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换药后注意 换药毕,整理好病人床单,并将污秽敷料到入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盘和器械放入洗涤池中洗净,消毒后备用。
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绝对不能认为烧伤创面难免污染或感染,而忽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
换药顺序应先清洁创面,再换感染创面。
暴露创面感染后,改做半暴露或包扎疗法,以便于引流和创面用药。半暴露创面感染后,创面覆盖物下有积脓或分泌物较多时,应更换覆盖物或改用包扎疗法。
换药的时机:换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创面感染和坏死组织溶脱的情况而定,以不引起创面分泌物蓄积,又不干扰组织修复为原则。包扎创面如果局部出现疼痛逐渐加重、发热、血象升高、渗液较多及外层敷料被浸湿或创面有异味,就可作为换药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