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热粥。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
方法/步骤
1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鹅血“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也有 “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
2
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羊肉、桂圆肉、枣、蛋、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体肥者忌肥甘温热厚味。三宜坚果之吕,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芝麻、黑米等。
3
冬季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人的皮肤致密,出汗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进补”一般是针时“体质虚弱”及老年人来说的,“体虚”应根据其气虚、血虚、等虚症分别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施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多以肾虚为主,所以补肾尤为重要。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