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睿睿的语言发育状况一直有点让人小焦急,在13个月时,才会发出口齿稍清楚的“爸妈”口音。为了促进他的语言发展,我们就在他15个月时,给他加了一档节目:爸妈讲的睡前小故事。在十六个月时,连续迎来了我与睿妈当爸妈后的第一声有意识的叫“妈妈、爸爸”,不过,对于他姗姗来迟的第一声“爸妈”,我们还是欣喜不已。 面对姗姗来迟的第一声“爸妈”,这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也肯定离不开睡前阅读推波助澜的人工效应。 在《儿子十五个月的成长报告》里,我就提到给儿子增设睡前阅读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刺激儿子的语言发育。二是给他释放一个睡觉的信号,让他能有一个自觉准时睡觉的好习惯。三是激发他阅读的兴趣。如今看来,这一安排还是起效了。 这一效果从睡觉这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之前,哄睿睿入睡,是睿妈在育儿过程中十分抓狂的一件事,每次一到睡觉这个点,睿妈就有种莫名的害怕,不是胡乱抓她的脸,就是死死揪她的头发。面对这样的状况,睿妈几度奔溃、发飙,怒吼道:“这样的儿子真伤不起。” 但给儿子安排睡前亲子阅读后,他的入睡习惯明显好转。他知道阅读完后,接下来就是熄灯睡觉,所以他只能乖乖入睡。久而久之,阅读后睡觉,这一惯性动作在他心里扎根,逐渐形成一种主动入睡的意识。现在睿妈有时哄他入睡就几分钟的事,睿妈不得不惊叹现在舒坦多了。 阅读对他语言发育的促进更不用说了,效果是明显的,我在想睡前阅读的功效今后将逐渐更加显现。 其实,这个时期的睡前讲的小故事,不仅承担着学习语言的重要功能,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认识新的事物,复习生活中的见闻,还有就是增加亲子情感和交流沟通。所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我相信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好。 在欣喜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尝尽了坚持的不易。毕竟才这么小的孩子,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大的特点。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这一特点暴露得淋漓尽致。在给他讲故事时一开始还好,过了一会儿他就坐不住,没耐性了,不是来抢书捣蛋,就是扭头开小差了,他的行为让我们苦笑不得。这时我们尽量用精美的绘本画面召唤他的注意力,让他重新回到阅读中来。他实在没兴趣了,也不强求,第二天继续。 从我们的亲子阅读经验里,我总结了四个注意点: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选择色彩亮丽、画面精美、简单易懂的绘本;抓住阅读时机,即选择他心情好的时候进行;阅读的同时增加些情感交流。我觉得,好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所以,1-2岁阶段亲子阅读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绝对是终身受益的。
上一篇:瓷砖墙面如何挂画
下一篇:3dmax地砖怎么设置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