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特点与优势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形态新特点  与传统燃油汽车比,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在动力系统集成、能源加注设施、商业运营模式等多个关键环节发生了本质变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取代了传统内燃机,导致核心技术链变化。在产业链上游增加了原材料和电池、电机的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下游增加了充电网络建设、整车租赁、电池租赁、车辆维护、电池回收等环节。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协作配套模式、商业运营模式、参与主体等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产业链的复杂程度超过传统汽车。  (二)当前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薄弱环节分析  1、确保新能源电动车运行安全尚未成为全社会各环节的共识。新能源电动车运行安全的核心在于电池,影响电池安全的因素包括电池电化学原理、电池成组、充放电及回收控制等电池设计、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当前电池发展路径、充换电模式等领域存在的争议一定程度上和部分人员对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关。  2、动力电池技术、成本制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问题是制约新能源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能量密度低导致难以达到理想的续驶里程,成本高影响市场推广。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在起步期,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4、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体系需提前布局。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不当,会对新能源电动车的大规模发展造成威胁。  5、整体产业化环境尚未形成。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尚处在培育期,包括政府、整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充电运营商、金融机构、电池所有者和消费者等在内的整体产业化环境尚未形成。  新能源汽车的组成  (一)锂离子电池材料  正极材料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高端正极材料虽然国内有生产,但大部分仍依赖进口。与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占锂离子电池成本比重较低,在国内已基本实现产业化并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隔膜材料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中高端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国内产品虽然价格较低,但存在质量均匀性和稳定性问题,产能上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电解液配套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供需基本平衡,但电解质仍有相当量进口。  (二)动力电池  目前国内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地区三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带,产能上完全能满足当前新能源电动车生产需要。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产品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系统集成、规模化生产、产品商品化程度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三)驱动电机  国内电机企业已经具备一定配套能力,生产规模基本满足目前国内新能源电动车发展需求。技术方面,我国企业自主开发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已经实现与国内整车企业的小批量配套,系列化产品的功率覆盖200千瓦以下整车的动力需求,电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相同功率等级的国际先进水平,但也存在产品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考核不足,DC/AC和DC/DC的电力电子总成体积较大,工程化程度和整车需求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