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创新是动力电池发展的中心工作,要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从理论上讲存在很大可能性,但必须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来实现,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能量密度在300Wh/kg以上的电池研发工作,组建下一代动力电池国家研究体系势在必行。要防止动力电池产业的盲目建设与投资,重点支持优秀电池企业做强,并带动材料与装备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培植有竞争力的电池产业集群;同时在财政、贷款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优秀电池企业渡过批量化生产前的财务难关。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应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为指导。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原则与实施细则,不能由某一个大企业来制定国家新能源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针,防止形成垄断局面;换电模式有可能适用于少数特定用途的车辆,但不适于大多数汽车,不具备普遍意义;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充电模式对汽车电池与电网都有利;应大力做好停车位慢充充电桩建设的调研、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快充充电站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推进;制定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动车电费标准与计费方法,研究有利于电网运行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途径。 其次,探索纯电动商用车多种领域的应用。纯电动公交车的示范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实现了安全运行,突出的问题是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据我了解,要高于普通公交车的3—5倍,现在的工作并不是要急于扩大规模,而是把重点放在探求降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上;纯电动出租车的应用也存在类似问题,应该总结研究哪些区域更适于纯电动出租车的推广应用;城市用的中小型短程纯电动商用车,如物流、邮政、环卫车辆有可能成为纯新能源电动车运用的适合领域,但是那些要求高功率、大负荷、持续工作长的车辆并不适合,要做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对于各种新能源电动车始终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再次,纯电动乘用车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的主要车型。私人购买的破壳之旅尚未实现,其难度很大,要采取多种措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应该是2013年工作重点;产品研发仍是关键,要从电池技术实际针对细分市场,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重点应该放在短程小微型车辆上;为实现破壳之旅,让消费者逐步接受新能源电动车,应该尝试运用多种推广模式,包括整车销售、租赁、企业员工购买等;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比较富裕与重视环保的中小城镇开展纯新能源电动车的示范工作,这些城市私人用车日行驶里程短,停车方便,充电桩安装容易解决。
上一篇:老花眼配眼镜可以随便配吗?
下一篇:老年人配镜需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