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等不及开奶,先喂奶粉 初乳是“液态黄金”,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可达20~30g/L,是成熟乳的2~3倍,其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如乳铁蛋白、分泌型SIgA、脂肪酶、溶菌酶等,有助于促进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乳铁蛋白能够帮助建立自身抵抗力系统,给新生宝宝更好的保护。 所以,要记住:最好在宝宝出生1个小时内让宝宝吸吮乳头,尽早开奶,确保宝宝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如果遇到尝试多次喂奶还是不成功的情况,也不要马上用奶粉来应急!
误区2“奶水太清”=营养不足 要知道:每位妈妈的母乳都是为自己宝宝“量身定制”的,其成分会随着宝宝成长变化而变化。 奶水看上去清淡或浓稠不应作为营养是否足够的判断依据。 虽然哺乳妈妈的营养状况决定着奶水的质量,但请别因为觉得奶水太清,而大肆补充鲫鱼汤、鸡汤……奶白色的汤水并不意味着真的可以“以形补形”。 太浓、脂肪太多的汤不仅会影响产妇食欲,还会导致母乳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引起婴儿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
误区3晚上叫醒宝宝喂奶 由于宝宝的胃容量小、胃排空快,因此也饿得比较快。 宝宝出生的头3个月要按需喂养! 宝宝饿了就喂,每天大概喂奶6-8次或更多。新生儿(出生至28天)每次喂奶间隔最好不超过4小时,如果宝宝睡的时间过长,需要叫醒来喂奶;但超过1-2个月的宝宝不需要叫醒吃奶,TA已经能够做到饿了自己醒来吃奶啦。 宝宝满3个月后应按时喂养,大约每3个小时喂一次。
误区4宝宝长牙了就断奶 宝宝一般在6-8个月大时开始长牙,因牙龈不适,宝宝可能烦躁不肯吃奶,甚至在吃奶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这让不少哺乳妈妈萌生“断奶”的想法。 希望妈妈能稍微忍耐一下,如果你的母乳充足,最好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满周岁。建议你可以用冰镇牙胶(温度稍低就可以了)或者磨牙棒之类来帮助宝宝缓解牙龈不适,还可以准备一些手抓食品给宝宝用来磨牙,如地瓜条、水果条、胡萝卜条等。
误区5宝宝添加辅食后,减奶量或者慢慢断奶 很多妈妈认为辅食更“饱肚子”,宝宝吃辅食后,就慢慢减少喂奶的次数和量。 这是错的! 《中国7~24月龄平衡膳食宝塔》表示,7~12月龄的宝宝应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每天700~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