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8页。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翻译: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此文出自清代曹雪芹的《杏帘在望》。创作背景:《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封建版逆者林黛玉借这首诗,表达了她憎恶黑暗、卑视庸俗的内心世界。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过是略施小技而已。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
下一篇:数学广角 数与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