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07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心肺复苏急救攻略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心肺复苏顺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2、医务人员心肺复苏考试流程: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大声求救,启动EMSS→判断颈动脉搏动(10S内)→胸外心脏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30:2持续复苏→除颤(如果有AED,尽早除颤)→评估复苏效果→转院内进一步处理。3、院外如果多名人员一起抢救,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第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颤器。4、院外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指南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EMS) 1.呼吸骤停 :有无呼吸运动或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心脏骤停:包括心室颤动、心静止、无脉性心电活动,约10秒钟内判断有无脉搏。 2.保持正确的体位:仰卧于坚固的平面上。 3.启动(C-A-B)程序 .判断为心脏骤停者立即启动EMS进行胸外按压或早期除颤。团体医务人员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一名施救者立即行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启动EMS求缓及立即除颤,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然后有更多医护人员到场,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用林格液),给予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静推。独自一人医务人员施救时应先找到AED并立即回到患者身边开始胸外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进行2次人工呼吸,以30:2比率心肺复苏5个周期后再启动EMS或直到AED到达立即使用。院内心肺复苏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判断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大约5个周期(2分钟)后再启动EMS。6、胸外按压要点:n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n频率至少100次/分n幅度至少125px(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n按压放松比 50%n按压通气比 30:2(婴儿的专业急救人员双人CPR为15:2)n所有急救措施的实施(包括人工气道开放、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估)均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n治疗VF/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于1次电击后(非3次)立即进行CPR。n专业急救人员双人或多人复苏时,应每隔两分钟轮换位置以避免胸外按压者疲劳导致按压的质量和频率下降。轮换时要求动作尽可能快(最好不超5秒钟),以避免中断胸外按压。n避免过度通气。7、有效人工呼吸要点:p必须在气道充分打开的情况下进行。p吹气1秒以上,可见胸廓明显起伏。p低于正常的潮气量(500-600ml,即6-7ml/kg)及低于正常呼吸频率可以使通气/血流比值保持正常!p过度通气的弊端:胸内压增高, 回心血流减少,CO减少, 存活率下降。p过度通气的弊端:胃扩张,反流与误吸,横膈肺活动受限,肺顺应性。8、除颤要点:n基本CPR技术不能将室颤转为窦性心律。n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主要决定因素。n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n电极放置位置的选择目的是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常规位置:胸骨右侧锁骨下方—左腋前线、心尖下方备选位置(婴儿、儿童):左心前区——背部左肩胛下区9、首次除颤能量建议:双向方波首次除颤能量120J;双向切角指数波150~200J(我院的新除颤仪);单向波固定360J(我院的老除颤仪)。步骤:n1.电极表面涂以导电糊,以10-12kg将电极压于胸前壁上。n2.除颤器充电。n3.按下开关,电击10、药物应用:气管内给药v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可通过气管给药v用药量应是静脉给药的2.0~2.5倍,并用10 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 静脉用药:常规用林格液建立通路,给予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静推。 血管加压素、氨茶碱、可达龙、苏打等根据情况选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