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0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苦逼的求职经历

不知大家是在异地工作还是在本省工作,如果实在异地的话最好去省会城市,最差也要去地级市,那样会更公平些,如果去了外省的县城或者乡镇,你就会体会到被排斥和孤立的郁闷,乡下没有城市的包容与开明,大都是本土人,多多少少会排挤外地人的,下面我谈下自己的真实经历,也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工具/原料
1

就业

2

地域

方法/步骤
1

2012年我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浙江西部一个小县城的事业单位,当时招考的是办公室的岗位,要求法律或行政管理专业,当然我是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绝对的对口专业,而且一个偏远的贫困县没有几个研究生。

2

经过一路体检政审公示,最后顺利被录取。等到去单位报到时却把我分到了建设科,其实建设科都是工民建专业跑工地的临时工,由高中生和大专生组成,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地痞流氓。说因为我不是本地人,要先熟悉熟悉他们的街道和部门是干嘛的,我心想,难道连上海的部门也比不上你们的部门,你们的部门这么高大尚啊!而我的任务除了每天复印东西就是每天出去跑,做一个临时工的帮手,像个送外卖的。

3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当时办公室有两个人,他们说办公室的人够了,不想让我去。我就被发配到了一边。办公室接触方方面面的人,统筹规划协调很锻炼人,而且都是领导面前的红人,被提拔重用的机会多,他们不想让一个外地人享有这么好的机遇,或者是嫉妒研究生的学历,拼命地打压获取心理平衡,即便是考进来也不承认。既然够了干嘛又要招,招进来又说够了,把人扔在一边,这样毁掉一个人,于心何忍。

4

一个萝卜一个坑,什么岗位什么人都是安排好的,而对于一个没有坑的萝卜可想而知下场会多惨,一个没有岗位的人,在那里就是后娘养的,任由别人欺负也没人管,因为领导都是他们本地人,没人会帮一个外地人说话。而且我是学历最高的,也是正式编制的,而他们都是企业编的临时工,但即便如此,他们领导还是重视他们本地人,即便是高中生大专生,即便是企业编制的临时工也照样被提拔中层的岗位,要知道正规的国家机关只有正式编制的人才能任中层。

5

一年过去了,我给他们的领导申请,我已经足够熟悉了,请将我调整到应属的岗位吧。写了不下于1万字的血泪书,可是得到的回复却是,既然你已经足够熟悉了,鉴于你在跑腿方面的才华,以后你就跟着某某继续跑吧。其实,他们本地招进来的人,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委以重任或提拔成副科长。而跟我一起考进到其他单位的另外一个研究生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熟悉,直接安排在招考的岗位,一年之后就提拔成副主任了。

6

两年后,他们办公室的两个人都调走了,我以为这个时候总没有说法再不让我去了吧,可是结果更让人无语,领导竟然让他们本地的两个临时工接手办公室这种牵头的科室,还提拔成中层干部,他们甚至连党员都不是,而我在大学时就是党员。

7

这时,有位老者实在看不下去,对我说,孩子,走吧,别在这干了,他们是不会善用你的,永远都不会,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后来,我就永远的离开了那块伤心之地,去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

注意事项
1

城乡的差距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如果农村不能像城市一样文明和开放,那中国的城乡一体化永远不可能实现。

2

看完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基层工作者一定要考到城市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