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07今日阅读:159今日分享:18

高档紫砂料的炼制方法

提起时下走俏的紫砂壶,恐怕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砂料了,因为被那些影响健康的假紫砂壶或添加化学剂的紫砂壶吓怕了,患上了“紫砂恐惧症”。其实,但凡有头有脸的紫砂工艺师都不会干这种缺德的勾当,因为紫砂毕竟不像新疆和田玉及珍贵宝石那样原材料稀缺,更算不上珍贵,那些负责任的紫砂工艺师自然没必要在原料上做手脚。   紫砂原料既不稀缺也不珍贵,但制备工艺却费时繁琐。为让部分紫砂消费者打消疑虑,我们下面就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品市场及其案例研究:紫砂艺术研究》课题的相关研究,从最原始的紫砂泥开始,看看高档紫砂料是怎样“炼”成的。
原料
1

选择各种泥料进行加工处理。

2

采用不同的泥料进行拼配,可以得到多种泥色。

3

采用不同颜色的泥条放在一起扭绞形成,多种颜色对比成为绞泥。

4

在泥料中混合掺入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颗粒,产生颜色深浅效果。

5

在泥料中混合掺入不同大小的颗粒,产生梨皮效果。

6

在泥料里加入适量着色氧化物,使色泽丰富。

步骤/方法
1

风化:开采出来的紫砂原料进厂后,要先在露天存放一段时间(3个月以上),任其风吹雨打、日晒冰冻,目的是通过风化,使原料组织碎裂、溶解与氧化。当然,风化期越长越好。经风化后的黏土有以下特点:黏土质地变细,可塑性提高,原料中水分均匀,部分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盐类溶解,耐火度提高。风化后的原料在配料前还要用人工剔除其有害杂质,根据不同制品的质量要求,凭经验用肉眼观察原料的外观色泽来选料。

2

配料:生产紫砂陶所用原料常见的有紫泥、红泥、绿泥,而制作时通常采用单一泥料配方,对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泥料。紫砂泥烧成后基本色为紫、红、黄三种。为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需要,紫砂工艺师有时会在几种泥料中加入适当的着色剂(如MnO2等),调整与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出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如果泥料中掺入不同颗粒大小的粗砂、钢

3

粉碎:泥料粉碎通常分为粗碎和细碎:粗碎一般在摊晒拼料时以人工击碎,也可以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细碎则通常采用轮碾机或笼式粉碎机。而轮碾是利用碾轮和碾盘的相对运动将碾盘上的物料进行反复碾压,同时还起到混合泥料的作用。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陈腐:陈腐又称“困泥”,是将泥料在阴暗潮湿、温暖密闭的小室内堆放一个时期(几天到几个月),让泥料在潮湿而不透风的环境中起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样可以使泥料的性能得到改善,如水分润湿均匀、组织更为致密、可塑性增强、干坯强度及制品的机械强度增加等,从而减少在成型过程和生坯阴干时的开裂。

4

练泥:经陈腐的泥料,需经真空练泥脱气、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后才能符合成形要求。泥料经真空处理后,坯体更趋致密,空气含量极低,提高了可塑性、结合性和干坯强度,减少了烧后开裂。真空练泥时,加入泥料的水分要适当,加泥速度要均匀——过快会使真空室堵塞,过慢会使泥段脱节而断裂。真空度也要掌握适当,一般为700~740毫米汞柱。

5

这样,经过开采、风化、配料、粉碎、陈腐、练泥等繁琐的工序,制作紫砂壶等紫砂陶的砂料就“练”成了。。

紫砂泥常见的拼泥情况
1

1)本山绿泥与适量紫泥相拼,调制成团泥。

2

2)伏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砂泥、大红袍泥、嫣红泥。

3

3)白泥适量加入铁红粉,调制成朱泥。

4

4)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锰,调制成深褐色。

5

5)紫泥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调制成黑铁砂。

6

6)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绿,调制成菜茄泥、豆碧泥。

7

7)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墨绿泥、天青泥。

8

8)本山绿泥适量加入氧化钴,调制成绿泥。

9

9)本山绿泥与少量的白泥相拼,再适量加入铬锡黄,调制成枇杷黄色、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