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什么气脉都容易打通,真正难打通的气脉是双腿,由腰以下的两条腿,那个气打通了,才算通了。真正要修道得定,还是要双盘这个姿势,这叫毗卢庶那佛的”七支坐“法。 现在我们就详细说说“七支坐”。先说“脚一支”就是盘腿,7000年前印度的阿达西瓦发现雪山白猿能在高原山上过冬,能适应寒冷的天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盘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气功协会在北京做过实验,按照“七支坐”法来盘腿,把人放进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库里,光着背,只穿短裤,最长的一个人能做到两小时四十分钟,这些人都是修行时间不是很长的人,实践证明,“七支坐”御寒的能力确实很强,修道的人可以起“暖”,能保持身体的热量尽量不散,确实很不简单,练习“七支坐”还可以防漏,防止精气外漏,这很重要,不漏才能生热安炉,降阴长阳,采药炼丹,溜掉的话,一切都等于零。 除此以外,人体的气血是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腿盘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的周身,为“通关展窍”人体气脉通畅创造了条件。否则,气脉不通,修道养生从何谈起。所以,“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真要修炼上了道,我们盘腿是越盘越紧,在修炼的实践中,自己就会知道盘腿的功效。腿盘上后,你不用管它,他自己会越盘越紧,自然就会通关展窍,打通周身的气脉,这是“七支坐”的重要作用之一。 “七支坐”盘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我们盘腿打坐以后容易“入定”,入定以前要入静,入静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意的训练屏息。真入定以后,呼吸是“息停脉住”的,脑子不起妄想,但会进入“色阴”、“受阴”的状态,那又是另一种境界,这在佛家的《楞严经》里面就有,道书里有,我们修丹道养生,就是要炼到“灭息定”,佛门叫“灭尽定”。 为什么一定要炼到灭息定?跟佛门一样,修大道要证悟,也需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佛门的“受想灭定”或者叫“灭尽定”和道门的“灭息定”,名词叫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佛家说“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真要入定,修道的人当然要进入口鼻不呼吸,先天的呼吸在哪里?你看腹中的胎儿,他们主要通过脐带来吸收物质营养,所以入定以后的呼吸,从横隔膜以上的肺部,移到了横隔膜以下的腹部。这就是“胎息”。什么意思? 胎息胎息,还是有息,当然,能“胎息”这时候修道就有点意思了。过去有的人专门练这个,鼻孔前粘个鸡毛,口鼻不呼吸,鸡毛就不动,这个时候,人的下丹田窍会闭合“辟阖”,全身的穴窍毛孔都在呼吸,(干昌新说:穴窍吸取新鲜空气能直接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特殊营养)实际上,我们人平时不光靠口鼻呼吸,还能靠全身的毛孔和穴位关窍呼吸,所以我们要常洗澡,让毛孔开着,有利于修练入定。 “七支坐”盘腿打坐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修行入定后修行的人不倒。如果我们随意坐着练功,难以入定不说,万一入定了,人容易倒,这样很危险,盘腿打坐人入定之后就不会倒。 还有一个作用,盘腿打坐可以储存人体能量。就像葡萄的虅到了冬天需要卷起来埋在土里。才能养分不丢失,盘腿也是防止人身精华的东西丢失。这是养生最好的方法,我们只要能盘腿打坐,有心脏病,脑病的人很少会在盘腿的时候出问题。 盘腿打坐如此重要,因此,各个教派修道都在用这个方法,佛教的密宗,非常重视结手印和盘腿打坐,把盘腿称为“身印”,可见它的重要性。 佛教各宗都很重视以双盘腿坐禅,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结双坐姿而成佛。双盘腿又名双跏趺,若右腿在左腿之上名为吉祥座、如意座、金刚座;若左腿在右腿之上名为降魔座。双跏趺为诸种盘腿法之冠,因为其平稳性最好,兼且能有助於气脉之贯通、促进血液之循环,最重要是有助於集中统一心念。 但双跏趺不是人人能行的,就算是在丛林禅堂裡坐长香的禅和,都要经过“三冬四夏”由朝到晚坐禅七、八次,方能把腿子熬熟,更遑论每日只能坐禅顶多一、两小时的同修了。其实坐禅最重要是做心地上的工夫,若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锻炼腿子上,未免有点舍本逐末。君不见南传佛教成就阿罗汉果者不可胜数,但他们坐禅都不用双跏趺,极其量只用单跏趺,最常用是散盘或其他坐姿,总以能久坐、平稳、松散自然,适合自己便可以了。 因此有志於坐禅者,能结双跏趺当然最好,若生理上不容可,只須以最自然的坐姿坐禅就行了,不須要太勉强自己的。 若果年青人有心练习双盘腿者,除了多坐禅外,还可多做一些松筋活络的伸展邉樱宰鲙椭┤缍喾N压腿方法、瑜珈、跑香等。以下一篇文章名为双盘练习秘法十二式,其实只是一些平常的拉筋瑜珈动作,有兴趣者只要不搞那套“呼吸入骨、闭气蒸骨髓”的玩意,保持自然正常的呼吸,单纯做演式来拉松筋骨也蛮不错的。不过要提醒您一下:其中有两三个动作难度颇高,且会有拉伤筋骨的可能性,演式时就要量力而为了 双盘坐法,又称大盘坐,是种双腿交叠的坐法。 自古以来这种坐法便在佛、道、瑜等修行法中流传。 虽然这只是一种修行的基本坐法,却是受公认为最高级的盘坐法之一。 往昔,修行者几乎天天席地修练,是故习练盘坐也就容易多了,因此无需特別流传。 如今,人们生活的步调紧凑,席地而坐的机会微乎极微,一时间腿肢筋骨不惯於交叠跏趺。一般有心修练之现代人,若非天生一副松筋软骨,则盘坐起来不但苦不堪言,急功强行之际更有残筋伤骨之虞。 一、双盘要领总说: (一)双盘动作要领十二字诀:三关松脱、两腿绞拉、两背平直 1、三关意指踝、膝及胯三关节。 三关松脱意指三处关节有如脱臼移位一般。 2、两腿意指大腿及小腿。 两腿绞拉意指大腿及小腿有如绞拉毛巾一般。 3、两背意指脚背及骨盘後背。 两背平直意指脚背应随小腿平伸,後背应悬直。 (二)双盘意念要领十字诀:呼吸入骨、闭气蒸骨髓 1、呼吸宜慢绵长而深满,並把血气紧逼注入下盘骨节(即踝、膝及胯骨各关节) 内。 2、闭气时,意念要轻松自然地静观下盘各部位逐次发热状况。 (三)双盘练习四大禁忌:饱食、动作过猛、练习过度、调息疏忽。 1、双盘练习动作皆属下盘动作,故不直饱食後练习。 2、练习时动作快猛易伤筋骨,一旦筋骨受伤,则枉然矣。 3、练习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关节容易发炎受伤。 4、动作练习前宜调息至心平气和;动作练习後直调息至关节灵活後,始可起来活动,否则肌肉骨节易损伤。 二、双盘十二式 (一)正跪静止开踝法 利用跪坐、跪躺的深度,松脱脚踝、绞拉踝膝大腿肌。 (二)正跪旋脊转胯法 利用跪坐旋转的深度,松脱脚踝,绞拉膝部。 (三)仰坐旋脊转胯法 利用身体旋转的深度,松脱踝、膝、胯 (四)仰坐静止叠胯法 利用两腿静止交叠的深度松脱胯部。 (五)正坐静止开胯法 利用脊椎骨盘上挺的深度松脱胯部。 (六)正坐旋脊转胯法 利用正坐旋转的深度绞拉脚背、膝胯。 (七)单盘旋转脊转胯法 利用单盘旋转的深度绞拉踝膝胯,以及利用叠盘旋转的深度绞拉胯部。 (八)侧坐转脊抱膝法 利用侧坐转脊的深度绞接後臀肌为主。 (九)侧坐低身抱踝法 利用侧坐低身的深度松脱内胯。 (十)正坐举膝抱踝法 利用正坐举膝抱踝的深度绞拉踝膝胯。 (十一)正坐侧身举腿法 利用正坐侧身举腿的深度绞拉踝膝胯後肌为主。 (十二)单盘双盘演变法 利用单盘的深度帮助双盘,利用双盘旋转的深度松脱胯後背, 利用双盘倒立扭转的深度绞拉胸背,並利用双盘俯身平伸的深度拉松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