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91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冬至吃饺子啦!

早上刚到单位就听同事说今天是冬至,俺还没太在意。上QQ后发现大家都在问,今天吃饺子没?别忘记今天要吃饺子哦,才想起来今天是冬至。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有什么讲究没深入地了解,只知道这边大家都有此讲究,到了那天就要吃饺子,咱也入乡随俗。平时6点前能准时到家,今天临时有事开会,差不多6出发,回家后再去超市买肉,发现今天过节猪肉销量很好,全部卖光光。猪肉卖光,牛肉没卖光,总算有样肉可以选择。于是买了半斤牛肉,买了点饺子皮,回家准备馅开始包饺子。准备材料:牛肉半斤、大葱1根、红萝卜1根、饺子皮1斤、盐、酱油、食用油制作方法:1、牛肉搅成馅(请卖肉的直接加工)2、红萝卜去皮洗净切成细丁3、大葱去外皮切细沫4、肉馅装入碗中,加入适量盐、几滴酱油和食用油,拌均匀5、让盐、油、酱油与牛肉充分入味后,加入切好的红萝卜丁、葱沫以及少许盐拌均匀馅调好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包和煮因为小朋友喜欢吃红萝卜,每次包饺子都会包这种馅的,有时间的话,至少是包两种以下信息来源于网络:冬至吃饺子的由来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曰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