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兽又称走兽是中国画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宋朝沙门 德洪即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 常形,无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昼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 见畜兽有常形,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 稍不谨慎,观察得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畜兽有 马、牛、虎、狮、鹿、羊、猿猴、猫、犬、狸、兔、驮、骡以 及象徵权势的龙等,每一种走兽各有不同的特徵与习性,作画 前必先详细的观察与写生。
方法/步骤
2
写意昼法 以写意法画畜兽,早在汉代壁昼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 为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 郭诩的「牛背横笛图」墨色的乾湿浓淡变化生动,并以破笔枯 墨扫出牛毛,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 如徐悲鸿的「双马图」,结合西洋画的明暗观念与正确的解剖 学知识,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奔驰气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现出 凶悍威严的气势,齐白石与李可染的牛,都有独特的个性。 写意画法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并能唤起 观赏者的想像力与感染力,故以写意法画畜兽,对其细节须加 以简化或省略,譬如繁琐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传神之 处可以夸张。至於配景的处理,必须根据各类走兽不同的习性 和生活环境来安排,譬如热带地区生长的走兽,就不宜配寒带 的植物。牛、马等走兽,可以不靠景物衬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点染些草色,如徐悲鸿的马,多以留白的方式,让观 赏者自由联想。 虎的写意画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态,赭石调藤黄画虎身,再以稍浓的 墨画斑纹,白粉染嘴、前胸等,并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锋丝细毛後,蘸老虎的写意画法示范浓墨画眼、耳并重钩斑纹 ,第二次染白粉及浓墨丝细毛,白粉画虎须,最後补景完成。 画时大致全体同时进行,层层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