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前几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近几年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似乎是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确:学习语文有什么目的?似乎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学好语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才有了“刻苦学习”一说。只有刻苦才能学好。最近,我通过教学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后,有了一些想法写出来,供各位语文同仁讨论。一、读《五柳先生传》有感陶渊明有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他读书写文章的目的为了什么?为了科举考试,捞取功名?不是。为了装潢门面,哗众取宠?也不是。到底是为了什么?看看他写的文章就可以知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说得明白——为了自误。他离开勾心斗角的官场,来到“世外桃源”,过隐居生活。读书、吟读、赏菊、饮酒、会友……简直是神仙式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怎么不令人陶醉?有了这份志趣,有了这种乐趣,陶渊明读了大量书籍,写下了一篇一篇哙炙人口的文章,扬名先世,在长长的中国文学史上有了显赫的位置。二、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几十年以来,中国的语文教学实际是:⑴以语文教科书为本,不提倡甚至是反对学生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其它科目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学生读课外书,轻者训斥,重者没收,对读书越来越没有兴趣。⑵重阅读轻听说,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提问时只让个别优生发言,且结果是横加指责:学生一无是处,李大地打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越来越怕发言。人这几年的教学实际看,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语文成绩肯定委差。我班有名学生叫郭海燕,总分名列全班第二,介语文学得差,特别是作文差,问题在写不通句子。我让他怎么说就怎么写,结果他一说——更加不通,他平时就很少说话。⑶学生写作数量不够。常规检查也就是每学期8次作文,有的教师还达不到。也就是说学生两三周写一篇作文,花的时间远远低于语文知识教学和阅读教学。⑷缺少激励机制。学生写就写了,得不到师生的肯定,没有成就感。教师的批语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全盘否定,要么了是如泥牛入海,没有引起老师学生的任何反应。一句话,缺乏满足感、成就感,无法领略到写作的乐趣。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文学作品本身就委能吸引学生,只要我们给学生以时间、自由、书籍,他们肯定会喜欢读书的。⑴书籍的来源,①开放学校图书室,②开辟班集体图书角,筹资买书,相互借阅,③鼓励到书摊上租借健康的书籍阅读。⑵时间保证。压缩阅读课的占时间,在可不必把每篇做全面的分析,在可不必的大量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放弃不良的兴趣爱好,节约时间用于阅读。⑶转变家长、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识,不反对学生读书。2、培养能说会道型人才。现代社会不开口说话是不行的,不善于口语交际在社会上是要吃亏的,课堂上多让学生说,教师少说;多鼓励不批评;先说后写,开展多种活动,提供说话的平台和展示机会。3、养成写作的爱好。⑴坚持写日记,⑵学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少指责。指导优秀作文展览出来,积分奖励。这是我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的做法,展出一篇积10分,学期结束,按积分多少进行物质奖励。⑶鼓励投稿,发表作品。因学生水平有限,教师要多指导,多修改,学生一旦发表一篇作品,带来的写作动力会影响他一生。⑷在社会生活中多用语文,如带别人写信、写申请、写便条,过年给家里写对联,在公众场合争取说话或发言的机会,燕子砭镇党委书记党平福在参加韩德的结婚典礼时,赋讳一首,赢得了各位佳宾的高度称赞,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相信,只要真正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尝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成绩是一定会提高的,而且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上一篇:公主怎么画才漂亮
下一篇:幼儿简笔画 人物:[7]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