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罐和艾灸条(淘宝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自己去找实惠的买)
红枣、红糖、生姜、糯米
传统中药:补中益气丸(同仁堂的比较有名)
一、艾灸按摩法:秋冬季每天艾灸百会穴十分钟,艾灸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两腿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各一刻钟左右,如果气虚严重有子宫下垂则加头顶百会穴隔姜灸十分钟。春夏季节由于温度上升,为防止艾灸有可能造成上火症状,可改为按摩这些穴位,每次各十分钟,一天多次,除了饭后一小时,其他不拘时间。如果是阳虚体质在夏季艾灸效果可能特别好,但是需正宗中医望闻问切全方位确诊,假中医或没有切脉确诊的不要自己瞎估计,这些特殊情况这里不谈。
二、食补法1、冬季用红枣、生姜、红糖、糯米煲粥吃,补气效果特别好,还可用生姜红枣当归炖母鸡,母鸡切块更容易入味,不要象我借用的图中整鸡炖。2、春夏季可选择红枣糯米粥,生姜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如果平时太忙,也可用红枣生姜泡茶喝,即姜枣茶是也,但是生姜最好在中午之前用,下午就不要用姜了,而且也要注意个人体质不同,防止生姜用过量,红枣皮不易消化,吃红枣的时候注意吐皮,如果咳嗽有痰就暂停食用红枣3、用党参炖肉糜汤或做香菇牛肉粥都能补气,其实补气的食物有很多,但是气虚的人尤其要注意食物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炖汤或煲粥的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要长期坚持。
三、药补:在中医里,补气的中药有很多种,但是各有偏重,要针对个体对症下药,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并不同,所以不能随便拿来瞎用,比如黄芪,它补气效果突出,不少人随便拿来泡水喝,但是如果不对症,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最常见的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临床上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所以如果要药补的化一定要经过正规中医的望闻问切,为什么我强调正规中医呢,因为现在西医也开中药,但是他们就是凭感觉随便开,但是自己并不懂中医的五行相克论,所以容易好心办坏事。这里为了安全起见,斗胆推荐补中益气丸,但该药也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与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高血压患者慎服,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也不宜和其他药一起服用,该药宜空腹或饭前服为好,亦可在进食同时服。中医调理治未病而不治已病,因为是药三分毒,最不推崇的就是用药,药补毕竟有副作用,不建议长期服用,以其他调理方法为佳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本经验虽然系本人在实践中探索而得,但是也借鉴了很多前辈的医学经验,治病救人善莫大焉,所以不介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