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协商行为,时间效力上确保离职后半年内完成,时间不宜过长。协商要具有阶段压制性,第一次谈判协商,应当确认欠款数额、支付拖欠工资的时间点。多数支付拖欠工资会在隔月或者当月支付。
如果第一次谈判,公司未支付拖欠工资。您应当在其承诺的支付日次日上门,商谈确定支付时间,并义务,否则让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如果第二次谈判,公司亦未履行承诺。你不必上门协商,电话或者短信告知7日内付款即可。同时待时间到期,以公司是否履行承诺为依据。决定是否行使如下行为。
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投诉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所在地区级劳动监察大队。
投诉时应当准备的资料:1、投诉文书。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以及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②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并应有投诉人的签名或盖章。2、投诉人证明材料。投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应提供原件核对);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注册登记资料。集体投诉推荐代表的还需要提交推荐人签章的推荐委托文书。3、相关证据材料。提交必要证据材料以证明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如证明劳动关系及与投诉请求有关的证据材料。
投诉时应当注意事项:1、上述不明事宜可以直接咨询劳动局,以劳动局的要求为准。2、证据真实有效。3、诉求合理合法。3、维权方式得当。
此方式行如不能起到警示效力,可直接进行劳动仲裁。
向公司所在地区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递交起诉状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立案后,按照仲裁程序进行,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劳动争议证据准备,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仲裁注意规则:1、不超过12个月金额的小额纠纷,可一裁终局,但劳动者不服可再起诉。2、欠薪,可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无论仲裁机构作出什么处理结果,当事人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都应受理。注:这里的当事人包括劳动和欠薪单位。
在此不予重复叙述诉讼程序,因劳动者经历了劳动仲裁程序后,诉讼程序与其雷同。
民事诉讼注意规定:1、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2、使用小额诉讼程序。《民诉解释》第274条规定,下列金钱给付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劳动关系清楚,仅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给付数额、时间、方式上存在争议的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纠纷根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专业人士协助的,应当咨询当地律所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