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公司产品
划分流量环节用户旅程所谓用户旅程,就是确定目标用户后,设定一个你希望他达到的目标,定为B点。这个目标可能是:注册、活跃(社交网站的行为数据,例如,每天和三个人互动?)、购买。然后,再找到A点,这个A点就复杂了,可能是线上的某个某类网站,可能是下线的某个某类地点。然后,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设计一下,用户从A点到B点,需要经历多数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用户旅程。每个节点,运营的目标都是增加流量和转化。 如何设计用户旅程这一步,方法就非常多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运营人员,都会设计出不同的用户旅程。就拿APP安装来说。有的企业就靠在应用市场付费推广,有些就是靠新媒体甚至是微信导流,有些就是地推。当然,多数企业都是各种方法都用。但肯定有些方法,是你最擅长的。A点在哪?那要看用户在哪。还要看你的产品特性和运营特长。做好每一步的流量和转化前提是,你要知道影响流量的因素在哪里。举个例子,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做医疗APP的,目标用户是白领,很多人的方法就是在办公楼摆个牌子。他的方法是直接和HR联系,让HR用公司福利的方式推荐给员工。这个方法基本被所有上门按摩的APP采用。但这里面的思维你知道吗?HR可以员工,属于关键人物。福利的方式会让多数员工抢,而推广则让人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你的A点,设计适合你的用户旅程,把每一个环节的流量做好,就是好运营了。
设计转化首先是转化意识。你要心里有流量环的概念,然后要意识到自己不是闷头干自己的活,你是身处流量环的一个环节。甚至这么说吧,企业就是在做流量环,通过流量环的运转,运转出现金流。从这个意义上,产品是流量环,因为如果产品烂,整个环节就断掉,到不了复购和口碑的环节。包装是流量环,好的包装可以增加收藏、分享的机会,还可以印上二维码,转向公共号。客服是流量环,客服可以促进成交和复购。其次是数据分析。各个环节的流量和转化,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和优化。最后是优化意识。不怕你做不好,就怕你不改进。只要不断改进,就会越来越好。
搞定用户你觉得,流量是什么?流量就是用户。当我们说PV的时候,是用户浏览的次数。当我们说UV的时候,是用户数量。当我们说安装数的时候,是用户在安装。当我们说销量的时候,是用户在购买。过多的专有名词,会让运营人员、营销人员,忽略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流量就是用户。做流量,就是搞定用户。一个用户,从对你的产品、品牌毫无印象,到听见看见,到了解关注,到好奇,到想要获取/参与/购买。整个的过程,就是用户关于你的产品的旅程。而在这段旅程中,你要知道,用户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如何引导用户的想法和行为。
调研是搞定用户的基础搞定用户的前提,是了解和接触。就像你追女生,你需要了解她,还需要接触她。因为接触才能真正了解,接触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用户调研,恰恰就可以让你了解并接触用户。当你了解了之后,你就可以利用你掌握的各种获取流量的方法,来获取用户了。而获取用户的方法可能很多,但是有一种是必须的,那就是:接触他们。所以,无论你现在在做运营的哪一方面工作。你都需要学会做用户调研。因为这是你改进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史玉柱说,消费者是最好的老师。
明确调研目标运营人员要根据你自己的工作和目标,确定你的调研目标。我们做运营的做调研,和做产品的做调研,显然是不一样的。而更具体的,做新媒体的和做社区的,调研目标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人要说了,用户调研,本质上是一样的啊。都是了解用户特征和用户需求,还有用户行为习惯啊。不错,但是,最好的调研方法,一定是每次只完成一个目标,调研一个主题。一次调查中,如果你想要了解的太多,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根本得不到准确的信息,要么就是信息都敷于表面。调研是个持续的工作,一直在做,甚至每天都在做。所以,不必急于求成,一次实现一个目标就好了。一次了解一个信息就好了。举个例子,笔者现在专注于研究【内容营销】。那么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基本上是围绕着【阅读/浏览】、【评论/分享】这两组核心目标进行。这两件事,也可以说成是阅读和传播,基本上是内容营销的根本。所以,我要了解,用户在在线阅读上的各方面的信息。所有的用户调研工作,都有围绕着这两个目标来进行。
锁定群体如何准确的锁定你的调研群体?首先,你要能够定义你的群体,并对你的群体进行分类这很关键,很多人,当他们说起目标群体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很大的概念,例如女性,例如母婴。这样的宽泛的群体,别说无法进行调研,你甚至根本就无法为他们创造个产品。因为,人群越多,需求越分散,或者说需求已经被满足的差不多了。只有定义并细分你的群体,你才能够开始一段有意义的调研。其次,定义并细分群体,本身就是一次调研在你对用户不了解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法对他们进行分类和定义。所以,你需要去宽泛的阅读和分析大量的资料,直到你能够定义并分类他们。甚至分类的维度(性别、年龄、地域之类)都是需要你通过调研来获得的。例如,笔者之前在微商平台工作的时候,通过两周的时间,把微商分成了四个细分群体。而之后的几乎所有运营和营销工作,都是基于这个分类进行的。最后,你可能要问,如何对用户进行分类?那估计需要笔者来单独写一篇文章了。这里先给大家一个指导思想:按利益群体划分。
用户研究和划分层级1、用户研究研究什么?这里列一个列表出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进行补充:定位和分类: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和定义,是运营工作的起点。很多做运营的,连基本的用户分类都做不好。渠道分析:了解用户所在的渠道,并了解用户在那些渠道干什么。还有那些渠道的特征和规则。只有了解了渠道,你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方法,从那里进行导流。自然身份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情况、消费倾向乃至构成、地域等。对于用户自然身份,了解的越详细,你就越能对人群进行归类,总结共性。并能通过自身身份推导心理情况。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心理分析:了解用户的基本心理。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核心诉求等。这一点,可以拿唐家三少和郭敬明来举例子。这两位作者,都是切准了一个群体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一直的,不变的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场景重现(方案实施)当我们的用户调研走到上一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完结了。而这最后一步:场景重现。则是为了导流所做。具体的说,是内容营销的导流方式。什么是内容营销?就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形式,来实现营销目标而要想做好内容营销,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场景重现。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场景?场景,分为现实场景和心理场景。你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称为一个场景。例如,我们谈论吃,那么你在一日三餐加周末聚餐,关于吃,你做的所有事,都是场景。这个场景,代表了你个人的特征和需求。如果我写一篇文章或拍一个视频,可以重新你的吃的场景。例如和女朋友周末聚餐的场景。这个场景会深深的打动你。我在这个场景中植入的任何广告,都很可能让你动心。如果我再艺术化处理这个场景,让这个场景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你渴望的一面,那就包括了心理场景。例如,你心理期望的,最浪漫的烛光晚餐是什么样的。我用一对靓男美女来拍个视频,来创造一个你理想中的场景。那么,你会更加被吸引。基本上所有的广告,都是在重现场景。重现你心理的场景,你生活的场景。屏幕上有一千一万个人,但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你。那些人,或者是你喜欢的一面,或者是你讨厌的一面,或者是你渴望而不可及的一面,或者是你想要遗忘不愿提起的一面,或者是你美好回忆的一面。就因为那些人就是你,所以才会打动你。
以上内容由人人合伙股权融资平台转自运营小咖秀,希望对各位做运营工作的小伙们有所帮助。做运营有四步:分析用户特征——找到核心用户——找到核心用户聚集地——制定核心策略——方案策略的实施。正如上面所说,人人合伙也是一家刚成立1年的平台,也同样面对着流量和转化的问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众多同行中搏杀需要一步一步个脚印走下去,而毫无取巧可言。
作为运营,需要一步一步个脚印走下去,而毫无取巧可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