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000今日阅读:197今日分享:34

怎样防治黄瓜霜霉病【图文教程】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单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不单在国内各省都有发生,而且在国际上也普遍发生;不单露地普遍发生,而且保护环境栽培中也普遍发生。在发病季节,一周左右时间就可使成片的植株发病,形成减产30-50%的惨局。因此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很多人能够明确识别,但据笔者接触的不少生产者中,还有不少人不能明确进行诊断,尤其是常与叶片上发生的细菌性角斑病混淆,因而在防治上常常失策。在此, 不得不扼要地简述一下。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诊断中重点在叶片背面。开始发病时,在叶背常先形成一些较小的浸润状多角形病斑,病斑的初期是看不到其他着生物的。随着病斑的发展扩大,在叶背的病斑上会逐渐生出较短的、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严重时形成灰色的霉层。后期严重时,则形成紫褐色的较大多角斑,在叶背病斑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失绿斑。霜霉病斑与细菌性角斑病病斑的主要区别有四:(1)霜霉病斑较大,细菌角斑病斑较小。(2)霜霉病叶背病斑后期生出霉层,而细菌角斑叶背病斑不会出现霉层,后期干枯、有时脱落穿孔。(3)果实、茎蔓上的细菌角斑病斑,后期(尤其环境潮湿时)常出现菌脓。(4)细菌角斑病菌,可沿维管束侵入种子。下面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方法/步骤
1

选用抗霜霉病品种。不同品种之间,对用病害的抗性差异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从抗性材料单株开始,就运用了苗期人工接种病菌的先进手段,在一次次的反复首期筛选中,把不抗、不耐病的单株,在苗期就都被淘汰了。所以,近年来入选的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病优势,露地品种抗病性优于老品种者有之,大棚品种抗病性超过'长春密刺'、'新泰密刺'者也有之,如中农2号,87-2,87-3,龙杂黄3号以及原有的地方品种宁阳大刺,唐山秋瓜等。

2

改善栽培管理 注意轮作换茬易发病季节注意控制浇水,增施磷、钾、钙肥,发病前及时摘除病叶,选择透水性好的地块,加宽栽培行距等。

3

生态防治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 高地温。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

4

科学施肥施足基肥,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植株发病常与其体内 “碳氮比”失调有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黄瓜的抗病力。经验表明,从定植后开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的比例配制成溶液,每5~7天喷1次,连喷4次,防效可达90%左右。

5

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发展极快,药剂防治必须及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 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一般每4~7天要喷药1次,至于两次喷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按当时结露情况而定。露重时,间隔期要短。因为霜霉病主要靠气流传播,且只从气孔入侵,幼叶在气孔发育完全之前是不感病的。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目前防治霜霉病较好的农药有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5%百达通悬浮剂750倍液,60%双工氟吗6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及银法利600倍液(抗性较快,建议每季不超过2次),可以轮换使用,减缓抗药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