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也分几种,有的瘦而精神,有的瘦而萎靡;有的看起来瘦,但骨骼粗壮,有的则骨弱筋细。《黄帝内经》中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筋、骨构成人的基本框架,一般筋骨强壮而肉少的人体质轻健有力,筋骨弱而肉厚的人体质亏虚,行动笨拙迟缓。因此,瘦点不要紧,关键是骨架不能小。
消瘦是机体收支不平衡造成的。饭量不大,大便稀溏,时间长了入不敷出肯定偏瘦。肥胖往往是脾虚造成的,其实消瘦也是因为脾虚。 肥胖的人往往脾虚胃强,饭量比较大;消瘦的人则脾胃都弱,饭量小,再加上脾虚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从粪便丢失,就会导致消瘦。
吃得少除了脾胃虚弱,还可能有肝郁。肝经入腹以后“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就是说肝经是包绕着胃的,所以肝经必须较为宽松,胃才能容物。 如果肝郁不畅,肝经是紧缩的,胃口肯定打不开。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低沉,食欲肯定不好,另外生闷气后不能马上吃饭,都是这个道理。
不能吃的人偏瘦容易理解,但还有一部分人怎么吃都不长肉。这种情况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脾虚不能吸收;二是体内有痰有火,或阴虚火旺;三是脾土松垮。 第一种情况不用解释,第二种情况,体内无论是有实火还是阴虚火旺,机体的代谢速度肯定是加快的,就要过多地消耗能量,这样就造成了消瘦,我们常说“瘦人多火”就是这个道理。 体内有痰也会消瘦,这是因为营养物质没有变成正常的气血,而是生成了无用的痰饮。
第三种情况,脾胃在中焦对食物有容纳性,这种容纳是有弹性的,但有一个范围,如果逾越了,好比弹簧被拉过头,就再也缩不回去了。 脾土如果特别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人很能吃,但超过了脾胃正常的容纳,所以无法消化利用,肯定是吃不胖的。 消瘦对身体的伤害也需要重视:气血不足的瘦人常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少气懒言,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病后恢复得慢。有的人虚弱得厉害,缺乏气的托举之力,还可能造成脏器下垂,如胃下垂等。 伴有肝气郁滞的瘦人,要提防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以上是无精打采的消瘦,还有一种瘦人正好相反。阴虚或有火的人:精力往往过于旺盛,双目炯炯有神,易出汗,甚至烦躁易怒,这是一种高代谢状态,需要滋阴或降火。如果骨架弱小,就需要添精补肾,肾精足了才能生骨。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下降,需要去医院做系统的检查,以除外恶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