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35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听力图上的4000 Hz切迹与噪声性聋有什么关系?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常常表现在纯音测试的听力图上;人耳对低频的耐受力比对中高频的强,频率在2000-4000 Hz 的噪音最容易导致耳蜗受损,听力下降。   2400-4000 Hz 频率的噪音通常直接影响4000 Hz 的听力;在纯音听力图上形成:4000(或4096 Hz)处的谷形切迹。在分析听力图时,助听器验配师会以这个切迹作为参考依据,判断听损失类型是否为噪声性聋。
工具/原料
1

听力图

2

谷形切迹

方法/步骤
1

噪声性聋在气导图的表现很调皮,随病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一,当人耳还没受到噪声不良影响时,听力是正常的,气导图显示:每个纯音测试点都在正常范围内,曲线走向相对平缓。

2

二,当噪声对听力开始造成损伤时,4000 Hz 切迹开始出现;由于整体听力在正常范围内,对人们的聆听没有什么影响。

3

三,当噪声对耳蜗的损伤持续,听力开始往下降,谷形切迹愈加明显;由于损失程度较轻,且涉及的频率不在言语的中心区,这种听力损失对人们的影响不太容易被察觉。

4

四,随着病变的进展,4000 Hz 周边的频率也受到较大的影响,2000 Hz,3000 Hz,6000 Hz,8000 Hz的听力也随之下降,低频部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耳对此变化有明显的感受。

5

4000 Hz 的谷形切迹是噪声性聋的其中一个特点;有些人耳受到噪声损伤时,不仅高频听力容易受影响,低频500-1000 Hz 的区域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在听力图上表现出来:气导曲线呈“W”形。

6

实际上,并非所有噪声性聋的人,听力图上均可显示 4000 Hz 切迹或“W”形切迹;当噪声性聋的患者,同时发生老年性聋时,以上的切迹均可消失; 故切迹并非判断噪声性聋的金标准,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而矣。

7

听力图上的4000 Hz 谷形切迹,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导致的; 如内耳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中毒,听神经瘤,迷路震荡,及部分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等,也可以使气导曲线出现这个切迹。    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不仅根据听力图判断,同时也要了解病人接触噪声史,包括其从事的工作情况,家族耳聋史,全身性症状等;检查的重点是耳部与听力,必要时进行全身检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