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也是一项规则和制度相当稳定或者说保守的运动。一场高水平比赛,有时候激烈有余而精彩不足,90分钟激战互交白卷,这着实令人感到有些遗憾。那么我们不妨来开一下脑洞,如果国际足联FIFA把这些NBA特有的规则,引入到足球比赛中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进球会更多吗?球员和观众们会因此受益吗?
在NBA,联盟为了防止恶意控球拖延时间而设计了这条规则,在引入24秒规则后,比赛节奏大大提升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球员对于进攻技巧的进一步开发,NBA的场均得分还在进一步攀升。
足球则不同,控球型踢法一向被视为观赏性的标志。但是问题来了,为了防守拖延时间的控球,即便观赏性再强球迷也不乐意看。那么,如果足球比赛中引入进攻回合时间限制会怎样?会是全攻全守的噩梦吗?防守反击型球队会彻底成为主流?如果每队进攻时间限制为每回合1至3分钟,巴萨这样的控球型球队还能踢出精妙配合吗?
总的来说,NBA的一切规则出发点都是两个:一是提升比赛观赏性,二是广告。至今,FIBA的规则仍然是全场比赛4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进行,然而NBA的规则是四节每节12分钟(美式橄榄球也是分四节)。四节比赛,再加上许多长短暂停,比赛被分割成了许多零碎的小片段。这确实让观众被动看了不少广告(腾讯杜蕾斯),不过球员们得到了不少休息的时间也是事实。
那么假设足球比赛也踢四节,会不会让进球数更多,比赛更好看呢?首先,比赛分为四节可以降低比赛对于体能的要求,比赛最后关头球员们仍然有体能打出精妙的配合。其次,这样做显然广告商是最高兴的。
NBA还不限制换人名额,这对于体能有问题的球员在比赛中生存至关重要,也很有利于主帅排兵布阵。篮球明星球员打到38、39岁的着实不少,即便是一些角色球员,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投三分或者防守),还是可以每场比赛打10来分钟露个面。
但足球运动员鲜有踢到这个年纪的(除了门将)。而由于换人名额宝贵,派遣老将出场风险和成本极大,但是换回的收益很小。那么,如果足球也不限制换人名额,那些因身体素质下滑,体能不行老将明星是不是可以多踢几年?在关键时刻派上场,发挥一些决定性作用?能看到偶像多在绿茵场跑上个三五年,这对球迷是好事,球员也可以多拿几年工资。
停表,这是NBA或者说篮球比赛特有的规则。篮球比赛一场只有48分钟,但电视转播一场比赛可能需要两小时,中间会穿插各种因换人和犯规的停表,以及商业广告。此外,死球停表也给球队以换人的机会,可以迅速对场上阵容作出调整。
然而足球进入死球状态时是不停表的,很多球员借受伤倒地去拖延比赛,严重影响比赛观赏性。如果足球引入NBA的停表机制,或许会让比赛更紧凑也更好看。此外,精确到秒的压哨进球,也会更让观众血脉贯张。
在NBA或者说篮球世界,罚球是得分的重要来源。有些球星运动战打不进什么进球,只靠蹭罚球得分。不过,罚球也确实提高了比赛的比分,让球员们更专注于篮球技术本身,而不是过于强调肉搏和对抗。
而足球则是充斥身体对抗的运动,除严重犯规被出示红黄牌外,一般犯规没有“罚球”的概念,只有原地发任意球,所以经常会出现用“战术犯规”来拖延进攻的情况。假如把足球规则也进行修改,全队犯规满4次即在大禁区边缘任意位置罚任意球,比赛会不会更强调技术性,更好看呢?
一个可吹可不吹的越位被裁判吹掉,这也是影响足球比赛观赏性的一个致命弱点,尤其是这次越位可能确实造成进球。如果足球比赛效仿篮球,对于越位位置进行修改会不会更好?
在修改越位位置的同时,显然还要引进NBA的“进攻三秒”规则,防止球员赖在对方禁区浑水摸鱼。再或者,足球场3/4区域是无越位的,只有对方1/4半场有越位规则。这样,或许足球比赛进球会更多一点。以上这些规则的修改只是源于脑洞,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发生。美国人就已经做到了完全独立于FIBA而行事,他们不拘于旧礼,大胆革新规则,才开发出了如今我们中国球迷耳熟能详的体育产品——NBA。如果未来有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强大到藐视国际足联和它的规则,相信足球的大变革真的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