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社会学角度对德国19世纪的大学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德国19世纪大学观念的核心概念,即修养、科学、自由和寂寞,并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德国大学观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指向。前后分为两个篇章,上篇讲德国古典大学观,下篇讲德国古典大学观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工具/原料
1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评价,解读
德国古典大学观解读
1
“修养”修养观念在本书中占有核心地位,是德国古典大学观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修养观念体现了一种社会批判意识,反映了崛起中的市民阶层的觉醒意识,是与启蒙思想所看重的功利观念相对的,它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从根本上依旧是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
“科学”科学被视为借以达到修养目标的媒介,是德国大学观念中仅次于修养的另一核心概念。科学为一种未完成的事物,属于一个整体,任何专业的学习都不许建立在对世界和生命的基本原则及意义的认识基础之上。科学首先自为目的,其实际功用只是次要的。科学与大学是不可分离的,即研究和教学不可分离。以研究的态度和整体的眼光研讨科学也是通向修养的不二法门。
3
“自由”学术自由是德国古典大学观的另一条核心原则,它得到所有大学观论者的一致肯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学的自由和学习的自由。
4
“寂寞”寂寞与学者的学术相联系,学术活动的最佳条件是寂寞。熟话说:成功的人士都是寂寞的,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四者的相互关系
1
修养的观念主要来源于新人文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它构成德国古典大学观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它规定了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培养的目标。
2
科学作为新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哲学的概念,它构成大学的中心活动内容,是达到修养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修养与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失去修养便没有真正的科学,舍去科学修养便无从进行。
3
而寂寞和自由是实现修养的必备条件。
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特点
1
重要特征是:对人类和社会普遍目标的追求
2
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空想成分”
对中国的影响
体现在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措施方面,即:学术兴国,学术研究至上,兼容并包
注意事项
1
德国古典大学观之所以能够渗透到中国,其主要原因是蔡元培对德国学术思想的认同以及蔡元培具有改革的权力和魄力。
2
如果帮到了你,就点击下载,收藏,分享,点赞啦啦
上一篇:学会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