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1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

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之久,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也以千姿百态出现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古代人喝茶和现代人喝茶有何不同呢?快听茶小妹缓缓道来。从泡茶方式来说可以分为:干吃、煮茶、煎茶、吃茶、点茶、泡茶。
工具/原料
1

茶叶

2

茶具

方法/步骤
1

干吃。最早关于茶叶的记载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相传神农为了掌握各类草药的特性,亲自实践,尝遍百草,一日之内中了七十二次毒。最后偶然尝到茶树的叶子,才将毒解了。所以最早的茶是采取了直接咀嚼茶叶,且作为药用。

2

煮茶。在西周,茶叶用于祭祀,《周礼·掌荼》中说到:“掌荼,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茶在丧礼上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那时候的人们从野生的茶树这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入水中烧煮,饮其汁水。这样煮出来的茶汤,滋味多苦涩。

3

吃茶。发展到了唐代,人们会在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将茶汤和茶渣一起饮入,是谓“吃茶”。唐代人煮茶时,喜欢往茶汤中添加些许调味料,比如盐、葱、橘皮等等。到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种煮茶的方式,认为喝茶应该保留其原味。此后,唐人饮茶逐渐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也为那之后的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4

点茶。茶叶发展至宋代,在审美高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宋人会茶饼上装饰一些龙凤花纹,因此也被称作“龙凤团茶”。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用沸水点茶,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

5

泡茶。到了明代,制茶和饮茶的方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并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说的芽茶便是我们现在的散茶了。同时也导致了茶类的异化,绿茶也慢慢衍生出其他茶类,比如黑茶、黄茶等。由于团茶被散茶代替,碾末而饮的方法也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饮用。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至此,泡茶的方法也延续至今、

6

盖碗泡茶。清朝,盖碗也应运而生,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在清雍正年间开始盛行使用盖碗、喝茶时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也可徐徐流出。如今,有不少茶客会用盖碗泡茶。冲泡白茶,最好就用瓷质盖碗,用盖碗冲泡白茶,不会限制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舒展,且不会有壶泡带来的闷气或蒸煮的感觉,可以泡出白茶的原味。

7

茶文化发展至今不断蜕变,单单冲泡方式就发生了不同形态的转变。了解以后也有些震惊,着实没想到泡茶还能有那么多方式,所以还是好好珍惜这片演化了五千年的东方树叶。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