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80今日阅读:190今日分享:11

如何写议论文(一)

议论文写作有没有一个便捷的套路?就一般而言,议论文写作是有一个便捷的套路,那就是古人常说“起承转合”。        所谓起,就是开门见山端出论点;        所谓承,就是分析论点,指出如此会怎样,不如此又会怎样;        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去,用举例的方式证明论点,因而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所谓合,就是全文结尾,与开头部分遥相呼应,再次肯定论点。        运用这样一种便捷的套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因为轻车熟路;二来眉清目秀,极有条理;三不会引起阅读歧义。
方法/步骤
1

议论文写作思路:      两套思路      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这话很有道理。考场上,谁想    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议论的思路有千千万万,但简单典型、适合于同学们训练的就是两种。        一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前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的议论文: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中间两段围绕中心论点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两段解决怎样沟通的问题。       二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

关于论点       注意:论点一定要在开头提出       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题目: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②知足常乐:A、知足方能常乐B、常乐者不知足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中的有用信息集中在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容即属于离题太远。       例二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未完待续))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