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是育儿主力并且立志要把孩子管好吗? 养育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家庭中,如果你是育儿主力,能做到无怨无悔吗?还是经常怨言连天?这个态度会直接会影响到你与育儿非主力的关系。 每个父母都深受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直接养育孩子,就一定要尽到责任,而不是觉得孩子是个麻烦,或者比如认为,婆婆本身就有义务帮忙带孩子。这些都不是育儿主力所应有的态度。孩子是父母自己的,生了孩子就得养,这是最起码的人伦道德,所以育儿的责任是为自己而做,而不是为了别人,如果觉得生孩子是为婆家而生,看孩子是为老公而看,那将来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委屈,抱怨和泪水呀。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既然是育儿主力,就勇敢的担当下来,并且立志把孩子管好。 相反,如果父母本身没时间带孩子,也要放心并且怀有感激的心交给老人,而不是对老人的做法旁观指责,如果这样,那只能让彼此关系恶化,对于育儿主力,首要的态度就是感恩,如果实在不放心,那不如自己带好了。
二家人对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做法是支持态度吗? 身为育儿主力,家人包括周围人对你的育儿方法是持支持的态度吗?这点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你是否就育儿问题已经和家人取得良好沟通,或者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没有,因此而产生矛盾和争执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所以,如果身为育儿主力,就要让家人明白你带孩子的决心,并且理解你的育儿做法。 在隔代抚养中,身为育儿主力的老人的做法也要得到尊重,因为TA是孩子的主要看护人,有责任尽力培育孩子,那么育儿非主力中的爸爸妈妈也有责任做好配合工作,而不是按自己的想法苛责对方。
三实践证明你的做法是让人放心的吗? 那么如何才能让家人对你的育儿做法放心呢?这就要用实践去证明孩子在你的养育下健康,快乐,品行端正,那么大家看到孩子这样的成长,自然对会尊重你的育儿方法,而不是挑三拣四,嫌没有把孩子看好。 像上面小韬沉迷游戏后,妈妈也认识到这一点,不敢轻易让小韬打游戏了,而是完全交给我,我只不过看管两天后,这个毛病就基本改过来了,解决方法很简单,一是讲道理,告诉孩子游戏玩多了对眼睛不好,二是亲自陪玩,让玩游戏更快乐,促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三是最重要的,限定时间玩,讲好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孩子的毛病改正了,我的育儿威信自然会得到信服。 隔代抚养中的孩子一般比较任性,自理能力差,这跟老人宠溺的态度有关,那么身为爸爸妈妈,要尽可能的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品格,父母是有这个责任的,如果把这个责任推到老人身上,那肯定会有矛盾和分歧,老人的隔辈亲是可以理解的,不如父母自己去尽心培育孩子。
四你有强大的内心去坚持育儿原则吗? 当然,大家可能遇到很困难,比如父母严格管教孩子老人却持反对意见,或者爸爸管教妈妈偏袒等,这就需要大家自问一下,你有强大的内心去坚持育儿原则吗? 管孩子必须要“下狠心”,不该妥协的时候是最好咬紧态度不松口,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管制作用,身为育儿主力,要让育儿非主力明白,谁主要管孩子,谁就有权对孩子的行为起主要管制作用,而不是听凭这个说一句“算了”,那个说一句“孩子嘛,那么较真干吗”就放弃了,这不但对于孩子将来的管教有害无益,而且会让育儿非主力有更多“搅局”机会。比如在隔代教育中,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就应坚持原则,而不能因为老人的偏袒最终放弃。 这种坚持也可以理解为“严格”,比如前段时间小韬乱买玩具的事情发生后,我采取“乱买玩具的话买了要没收”的措施后,果不其然,小韬跟妈妈又偷偷买了一套后,我解释一下后马上没收了,大家可能觉得我有些较真,但这是一个讲好的原则,如果此时不坚持住,那以后会更难管教的。当然,这种“没收玩具的惩罚”在过去三四天后,当两人充分理解了爸爸的做法后,我还是还给了小韬。 现在小韬可懂事了,从不乱要了,还会跟我说,“爸爸,你是不是看到了好的玩具再给我买呀?”我会跟他说,“是啊,不过你看见了好玩具也可以告诉爸爸,如果爸爸觉得可以,也会买给你。”然后我再解释一下,“只要你不乱要玩具就行,像以前那样看见一个要一个,家里有了还想买,或者买了也不玩,简直是浪费呢。”小韬则会马上点点头。
五你对家里人溺爱孩子持怎样的态度? 但我不会谴责妈妈了,否则肯定会引发争执和矛盾的,而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夫妻之间,夫妻和老人之间的口角更是多见,其实没有必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上面已经提到过,只要育儿主力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就可以,不管别人对孩子做什么,只要出于好心,溺爱就溺爱吧,我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管教的事情还是自己说了算,对吧? 而且妈妈一直蛮支持我的育儿做法,一直认为我的管教是正确的而很少干涉,她之所以溺爱孩子,可能是想讨孩子的欢心,或者与孩子表示亲近的一种做法吧。而老人隔辈亲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对家里的这种育儿反力量没必要持否定的态度,大家都爱孩子,那就爱去吧,那么孩子会被宠坏吗?当然不会,因为有育儿主力,这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六你有信心让孩子接受你的教导吗? 可是,这种决定作用的力量却要来自于育儿主力与孩子很好的信任关系。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变得焦躁,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服从教导,而让育儿生活变得格外心烦且劳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静下来心来扪心自问,我有信心让孩子接受教导吗,如何才能实现? 身为父母,即使在隔代教育中不处于育儿主力的位置,也应该培养这种信心和权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尊重和亲密关系,让指导更有效。
七你能无视育儿分岐去圆润家庭关系吗? 说到最后,再归结一下,在家庭里,道理是次要的,互相理解和尊重才是主要的。如果只专注于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错,势必使成员间关系恶化,很多做法都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事情,只是因为观念或者文化的差异想法不同而已。比如妈妈认为应该多照顾孩子,而爸爸认为应该多放手孩子,老人认为应该多惯惯孩子,而父母认为应该多管管孩子等。 那么,身为父母或育儿主力,我们有必要一遍遍的去解释和争执吗?而这样到头来的目的无非是给自己和别人徒增更多烦恼而已。这种情况下,不如无视这些矛盾转而去圆润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刚才也说过了,管孩子的事情要靠育儿主力,要靠父母自己,只要自己能坚持原则,何必在乎其他人的做法呢?所以不妨也去“宠宠”家里人,他们自己爱对孩子怎样就随他们高兴好了。 而如果这样,抛却育儿上的分岐,而代之以生活上的互相关心,照顾和沟通,或许无形中,在育儿上的一些做法也能得到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呢。
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修为提高的好机会,为了孩子,做个强大一点的妈妈吧,这种强大表现在宽容仁厚,心胸博爱,和蔼可亲,但却明白是非懂得坚持,没有严声厉色,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威严的力量,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自由却并非是“无政府主义”的氛围中,还有比这种成长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的事情吗?而身处父母,在享受育儿生活的同时,即使出现些让人费心的小插曲,也可以轻松搞定了。
注:育儿反力量的提法仅限于本文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