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91今日阅读:97今日分享:45

假期注意:遇到“宅童病”怎么办

1.家长要多关心和引导。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用语言、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护,不至于使他们从电视、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 2.多安排一些足够诱人的户外活动。  如果想把孩子从电脑前拽走,就要有更吸引他的活动。父母们首先要推掉那些和朋友的聚会、应酬,节假日尽量陪孩子一起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带他去看他最喜欢的篮球比赛、看电影、去郊游、钓鱼,总之,用各种休闲活动日程将孩子的上网时间挤掉。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会逐渐发现,网络世界之外,居然也有如此多有趣的活动,渐渐地,就不再迷恋电脑了。  3.合理引导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不要为了挤占孩子上网时间,就给他们盲目地报各种补习班、学习班。报班未尝不是个办法,但要报得巧妙。你可以从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的喜好,比如他喜欢跆拳道、乒乓球还是游泳?然后投其所好。这样做,孩子不会有任何逆反心理,反而易欣然接受。对于“宅童”们来说,这些以运动为主的兴趣班会比英语、数学等与学习有关的补习班,效果好得多。 4.鼓励孩子多参加社区活动,与同学保持现实交往。  这样可使孩子与社会保持接触,满足他们正常的交往需求,而不是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 如何让孩子暑假避免成为“宅童”  暑假即将来临,如何避免孩子“宅”在家里,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提出了4条建议:  1.别让假期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  专家指出,假期不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家长应给孩子找一个放松的空间,充分发展特长有助孩子更广泛地探索。如果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诉求,还把目光定位在学习上,就会在假期中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当孩子们感觉不到假期的放松和快乐时,便会对家长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即便家长安排满学习的日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肯定是极低的,这对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非常不利。  2.假期计划融入多重元素。  孩子的假期计划要融入娱乐、休闲、学习等多重元素,让暑假作业成为假期生活的“调味品”。  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用充满快乐的心情面对每一天,这是家长要重点考虑的。比如家长与孩子做伴随式的户外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顺势引导和培养孩子锻炼观察力,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观察事物,激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娱乐后,按家长的引导和提示转入完成假期作业和学习之中。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亲子沟通技巧,更要求作业一定要与孩子的假期生活联系起来,使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3.给孩子一个“放养”空间。  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就造成家长甚至家庭的其他成员对孩子过度保护,容易造成孩子在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时总希望依赖别人,应对问题的能力也会比开放式教育的孩子差很多。孩子也需要独立的空间成长,家庭的过多关注,容易使孩子莫名焦虑和烦躁,导致人格发展不完善。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独立空间,尽可能抽时间多带孩子外出活动,着重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了解孩子情绪的变化。 4.做好随机教育,过一个内容丰富的健康假期。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孩子礼节、礼貌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正确待人接物;在亲人团聚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孩子尊重长辈、孝敬老人的示范,让孩子继承优良的中华礼仪传统;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当注意饮食,切莫吃喝无节制;要注意安排孩子充分休息,不要随意打乱生物钟。  心理学家西格曼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每天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实际上,孩子们每天暴露于电子设备前的平均时间是这一数字的三倍。缩短这一时间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有重要意义。”  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