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44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怎样鉴别三叉神经痛与脑膜瘤

桥脑小脑角脑膜瘤在桥脑小脑角肿瘤中并不少见,仅次于听神经瘤及胆脂瘤,居于第三位。多起源于上、下岩窦或乙状窦部位的硬脑膜,亦可起源于小脑幕切迹附近和颈静脉孔区向桥脑小脑角生长。各种类型的脑膜瘤均可发生,但以内皮型和纤维型多见。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由于肿瘤起源的部位、扩展范围及自身的代偿功能各不相同,其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 (1)头痛 较为常见,约60%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患侧后枕部,亦可反射到患侧额部,疼痛原因可能与肿瘤附着于硬脑膜上直接刺激有关。 (2)听神经、面神经症状 耳鸣、耳聋及眩晕较常出现,但比起听神经瘤出现晚而且轻。面神经受累时大都表现为周围性面瘫,有少数面肌痉挛。 (3)三叉神经损害 亦较常见。不少病例为首发症状,常表现面部麻木和咀嚼肌萎缩,三叉神经痛较少。 (4)后组颅神经症状 进食呛咳、声音嘶哑等均在晚期出现。 (5)其他 可有对侧肢体轻瘫、同侧共济运动障碍、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2.其他表现
1

脑脊液蛋白定量 可正常或略高。

2

颅骨x线片 特征性表现为局部颅骨破坏或增生。常可见岩骨尖骨质破坏或缩短,内听道开口部钙化,极少引起内听道扩大。

3

血管造影 可见肿瘤染色,供瘤血管多呈放射状,紧贴于颅骨。

4

CT扫描 平扫时可见略高密度区,一部分呈等密度。强化扫描时则可明显地均一增强,并常见肿瘤紧贴于颅骨内板。骨窗位扫描可示岩骨破坏、增生。

注意事项

总之,桥脑小脑角脑膜瘤虽不少见,但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者不多,而且常伴有三叉神经损害及听神经、面神经受累症状,血管造影及CT扫描亦具有特征性,较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