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39今日阅读:197今日分享:34

识破作伪招数

真伪鉴定是古董鉴定最基本的一环,要了解明清家具的真伪鉴定,首先得从识破其作伪的招数开始。以下这些招数是我们在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
方法/步骤
1

第一招:以劣充好  利用硬木家具材种不易分辨的特点,以较差木材制作的家具,混充较好木材制作的家具。   第二招:移花接木  随着年深日久,许多古代家具往往因日晒雨淋,保存不善,构件残破缺损严重,极难按原样修复,于是就有人大搞移花接木,移植非同类品种的残余结构,凑成一件难以归属、不伦不类的古代家具。

2

第三招:以多充少  “罕见”是古代家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少家具商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纷纷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案、围棋桌。   第四招:拆一组两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

3

第五招:改头换面  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结构和装饰。如有人认为,凡看上去比较“素”(无装饰、雕饰)的明式家具,年代可能较早。结果就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   第六招:杂材其中  这种作法常常见于包镶家具。包镶家具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有之,当时一些苏式家具曾存在这些特点,主要是为了“省料”的考虑,并非出于现在仿作古典家具单纯牟取暴利的目的。现在的一些所谓“硬木”家具,其包镶手法是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即贴上一层极薄的硬木皮,其内心主材部分则是采用并不昂贵的杂木,伪装成硬木家具,高价而售。

4

七招:偷梁换柱  采用“调包计”,软屉改成硬屉。软屉,是椅、凳、床、榻等传世硬木家具的一种由木、藤、棕、丝线等组合成的弹性结构体,多施于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处,明式家具中较为多见。与硬屉相比,软屉具有舒适柔软的优点,但较易损坏。传世久远的珍贵家具,有软屉者十之八九已损毁。由于制作软屉的匠师近几十年来日臻绝迹,所以,古代珍贵家具上的软屉很多被改成硬屉。   第八招:改高为低  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购入改制后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流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

5

第九招:刻意作旧   好的硬木家具,随着年代的推移,在其表面会产生一种自然形成的岁月磨痕,有的家具木材上会出现一种只有年深日久才会出现的开裂缝,而现在的古旧家具作伪者,在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家具上,比如桌子、箱柜的表面用钢丝球擦出一条条痕迹,上漆后再用茶杯、锅子烫出印记,用小刀划拉几道印子,看上去真有一种饱经岁月沧桑的感觉。还有采用细砂皮在新仿家具最容易受到磨损的部位精心打磨,做成使用痕迹,然后上蜡,做成老皮壳。  第十招:速成催老法   俗话说:“岁月催人老”,但有些仿古家具却是通过人为方法进行“催老”的。这种人为手法,就是把新作的家具摧残成久经风霜的“老家具”。在新做好的家具上泼上淘米泔水或茶叶水,然后搁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它日晒雨淋,两三个月里反复几次后,木纹自然开裂,油漆龟裂剥落,原木色泽发暗,显出一种貌似历经风雨的旧气,仿佛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就浓缩在里面了。若是桌椅类家具,就将四条腿埋在烂泥地里,时间一长,这一截腿就会由浅入深地褪色,呈现一种水渍痕,很能骗过外行。但是真品的水渍痕一般不超过一寸,作伪的往往会过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