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例子昨天看到一位妈妈的微博:上班的公交车上,我刚起身把一个座位让给一个阿姨,我身边的一个大姐就抢先坐下了。我质疑的看着她,她却满脸不爽。请起来,没说的。我这人没什么优点,就是喜欢给老人和抱小孩的让个座。怎么了!我错了么?赞!这位妈妈多么有底气,听着就爽!二、虚心和心虚真的不同性格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在同样的条件、情况之下,有的人说话、办事底气很足,展示了自信的形象;有的却没底气,给人以怯怯的感觉。这和谦虚还不同:谦虚是外表看起来谦和,实质是虚心,但内心里是还是有底气的;而怯怯的人外表貌似谦和,但内心里其实是没底气或“心虚”的(虚心和心虚,差别太大了),这种性格可能看起来有些软弱吧。不过,没底气和不自信还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自信的人有时也会没底气。三、怎么改变说话做事没底气的性格一般人自然不希望自己或者孩子是没底气或软弱的性格,但是怎么能改变呢?首先一个问题:性格能改变吗?本性难易,是难改,而不是不能改。而不掌握方法就更难了。所以,我要介绍一下方法。第二、什么方法?认知疗法,参见以前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7932370100oq42.html。第三、怎么改变没底气或软弱的性格?秘密就在“理直气壮”:“理直”了才能“气壮”。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没底气、心虚。就以微博的例子来讲,也许你就不能像这位妈妈那么有底气。虽然你知道这位大姐是不对的,但是你的自动思维可能是:我有权利这么做吗?这样做是正当的吗?别人会怎么看我?她要是说我怎么办?所以自然,有这些自动思维,你不心虚才奇怪,你有底气才不正常呢?因为你的“理”不直,理不直,气自然不壮!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认知,反复练习,形成新的自动思维就完全不同了。说服自己(注:不等于告诉自己,而是与自己辩论,让自己真心地相信)。这是正当的,我有权利做的,我是很有道理的,别人说我什么也没关系,谁怕谁啊,别人怎么看没有关系......改变了你的认识,理很直了就会气壮了,就会让你变得有底气,不会心虚了。长此以往,在每一个你心虚(本来是正常、正当的事)的场景每一次都这样说服自己,这些新的认知就会成为你的自动思维,一个新的有底气,敢说敢做的性格就形成了。这个理论是你第一次听说的吧,哈哈,这不奇怪,国内对认知疗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把认知疗法用于性格的改变我可能是国内的先驱吧。四、举几个例子1、先举自己的例子(维尼现身说法啦)这其实也是从我自身的改变领悟到的。以前我说话不是很有底气,也是怯怯的,不大敢当众说话。看着那些看起来很硬朗的同学真是好生羡慕啊。(还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像现在一脸的岁月沧桑)。后来我领悟了认知疗法,也领悟到认知疗法可以改变性格,也领悟了“理智才能气壮”的道理。从此,就逐渐变得有底气起来,后来不管是面对大领导,还是应付大场面,说话基本能够从容自若,自信淡定。比如,给大领导汇报工作,我会有个自动思维:“怕什么呢?这个事情有什么了不起?在这方面我最了解情况啊,我象平常一样说话表现会最好”。所以自然理直气壮,自信满满。 2、孩子的例子小朋友之间也会有矛盾。比如孩子有两个好朋友A和B,A和B之间有段时间发生了点小矛盾,A和孩子说:你不要和B玩儿,否则我不和你玩儿。孩子为难,两个朋友她都喜欢啊。就向知心爸爸(大言不惭啊)请教。我告诉她:要理直气壮地和B玩儿。为什么啊?我告诉她:你自己想和谁玩就和谁玩,别人是管不着的。(这是我的权利啊)如果A因此不跟你玩了,也没关系,你好多好朋友,可以跟她们玩儿。何况过几天A就会忘了这事儿,又找你玩了。(怕什么呢?正当的事我可以做,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啊)。听了我的“很直”的道理,孩子就和B继续玩儿,后续发展也如我所料。相信长此以往,我的孩子会成为一个说话做事有底气的人。3、和老师沟通的例子参见上一篇博文:老师是穿西装的野人怎么办?知道了老师也怕家长,(谁怕谁啊!)而且我与老师沟通也是正当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那就理直气壮地和老师去好好沟通。4、一位家长的来信维尼老师您好:我儿子是五年级学生,周五我去学校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他学习成绩在优秀名单里,英语发言奖名单里,英语作业认真奖名单里,在老师眼里也是个乖巧学生,就是有一点在学校有点害羞胆小,和老师说话声音小。有什么问题怕和老师交谈。但在家里和我无所不谈,他学的知识会和我分享,体贴父母,我们是朋友。 怎么样让他在别人面前大胆?谢谢。维尼评论:说服自己,理直才能气壮啊:。“老师其实没什么啊,他可能也喜欢你把他当朋友,和你妈妈一样;也不需要想着表现自己,不需要用小声表达自己的尊重,象平常一样地说话其实是最好的了”。经常这样说服自己,会逐步克服的。当然,这也不是大问题,妈妈要不着急,慢慢来,在有意无意中让他接受这些道理。学会说服自己,性格会更好!
上一篇:如何在迷你世界当鉴赏家
下一篇:怎么用七巧板拼出一只小猫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