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并非多做题就一定拿高分。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更应该养成积极思考、重视细节、严谨计算、活学活用的好习惯,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解题过程要写完整很多同学数学思维很好,但是一下笔就丢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中一定重视解题过程,把每个解题步骤都写全。做题不能只求结果正确,做一道解答题,答案上有的文字说明一字也不能少,答案上没有的计算步骤一笔也不能多。我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数学老师上课的板书书写的特别工整和条理性。数学老师要求我们的草稿纸就应该像老师的板书一样,要求我们在做数学题目演算的草稿纸,都要写的非常工整和有顺序性,每次考试不仅仅要交试卷,还要交草稿纸。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这些方面虽然不能影响最后的分数,但更能主动的去培养自己的数学修养,培养严谨的态度和逻辑的思路,对提高学习成绩有明显效果。解题时没有思路另外一部分同学平时做题很认真,但一遇到大题就没有思路,这需要在平时做题的时候,用一种方法做完之后,再换另一种方法试一试,课下复习时要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熟练掌握老师教授的方法,同时与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与自己的不足。还要对笔记进行完善,查找自己学习体系中的漏洞。这样积累下来之后思路就开阔了。课上有一半的时间再听,另一半的时间记笔记,涵盖的内容越多越好,从解题思路到易错点再到运算步骤最好都能有所记录。解题是种思维的游戏,任何一道数学题目都会给已知的几个条件,让我们证明或者求解一个问题。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每读到一个条件的时候就开始问自己:通过这个条件我可以推导出什么,下一个条件我又可以推导出什么,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要善于寻找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题目中给出角平分线,我们不仅仅能想到得到的两个角相等,还能得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端的距离相等,这样就把角的概念和距离的概念联系起来,非常有利于我们解题。善于总结题目中经常考到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题目、不同的知识点甚至不同的年级,有时候考查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在做题的时候做一个有心人,碰到好的解题方法一定标记出来,放到总结本或者错题本中。解题中的勤奋数学最怕的是懒惰,做过的每道题都在草纸上演算过,即使再简单的也不放过,这是改掉马虎毛病的最有效的办法。数学不能死记硬背,公式不是靠背来记忆的,而是把公式完全带到题里,活学活用。如何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把公式活学活用,只能多做题,勤奋的做题。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尤其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经常的会遇到做题目不会做的情况,碰到一个不会,碰到一个不会,我还怎么勤奋的解题呢?针对这种情况,我的解决方案是:相同的题目重复做。把老师讲过的一张篇子拿过来,从第一题开始,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遍,你会发现很多地方让你恍然大悟,很多地方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其实,相同的题目重复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自信心。快考试了,我凭什么去考试呢,凭的是这么多的篇子里面的题目我都会做。每周的学习过后要有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把没一个具体的题目抽象成一个典型的题型,把孤立的运算抽象成有一定规律的解题步骤,写在总结本上随时翻阅。每一章的专题都是滚动式地进行复习,直到把章节要点全部掌握。解题后的反思非常重视做题的过程,特别是在题目做完之后进行反思,这个过程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对于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在思考过程中,一定要问自己:1.为什么这个方法比较好2.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方法3.以后那些情况还可以用到这些方法。在考试后要重视自己的分数,而数学学科又容易出现马虎粗心一类的错误。马虎粗心并非根本的原因,比如,考试时不正确的心态就可能导致马虎粗心,而更危险的是一些不牢固的知识点。它们虽然在平时很清晰,但在考试时由于不熟悉会出现错误,而这种错误往往表现为类似粗心大意的错误。这时就必须仔细分析粗心背后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争取会做的题目不做错。对于做错的题目,不管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哪怕是看的是B在填写答案的时候写的A,错了就是错了,虚心的接受这个错误。平时的错题和易错题不一定要抄写,但一定要标记下来,作为相同的题目重复做的试题来源,考试前翻出来看。解题的最终目的解题的最终目的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数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运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教科书建立数学的一个概念网络,通过解题来加深对每一个概念的理解,让概念网络更加的清晰、深化和有条理。我们通过题目中各种各样的解题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概念之间链接的方式和转化的途径,培养和学习这种概念之间转化的方式,通过相同题目重复做的方式,让其成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一旦这个东西成为你自己的思维方式,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必然有一个大的飞跃。
上一篇:中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