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3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看错咯IOS额我耳畔

连一天工夫也舍不得耽误的王茂路,早几天和几个兄弟一起到相邻的乐清海边挑盐到山里卖,直至第四天回到家中,正是妻子产后的第二天午前。听说妻子产女婴已经弃尿盆淹死,慌忙转到尿盆边,揭开盖子观看。见事实果真如此,只得提过一只簸箕,先盛上灶灰,用火钳把死婴夹在里面提了出来。然后拿锄头往村东头后山的死阴垄走去,挖坑葬了。弃了女婴的胡氏,经过休息和调养,身体渐渐得到恢复。不觉三年过去了,可肚皮竟然静悄悄的没有动静。五年过去了,身子还是扁扁的。茂路请过好几个医师诊过脉看过病,茂路始终不甘心,直至楠溪江畔最有名的医师看了后,他才相信自己的妻子胡氏确实失去了生育能力。医师嘴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王茂路听起来却犹如晴天霹雳,天打五雷轰一般。他惶恐地想,如果妻子不会生产,自己没有后代,没有儿子,以后自己死了,没有儿子为自己戴孝,更没有人为自己扫墓,这不是悲哀是什么呢?再说,老大、老三和老四都已经有后了……他越想越觉得可怕和不安。但王茂路毕竟是一个老练的而且饱经风霜的农民,村里建造水堰和防洪堤的时候,他管过账,立过功劳,可以说是村里的一个能人呢!他对自己的媳妇不会再生育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下一步可行的办法有这么几点:一是休妻再娶,二是买子接代,三是典妻生子。他经过反反复复地考虑,认为休妻再娶不大可能了,自己当初娶胡氏的时候,连拜堂也是他人代,后来洞房里还是出了洋相,再娶的话一是没本钱,二是这些关口都无法过。他清楚地记得洞房胡氏哭泣的眼泪和声音,如果休妻,那这一辈子就再也娶不到妻子了。买别人的孩子传宗接代,到哪儿去买呢?即使有,得用多少银子?这个办法也不行。对了,村里有个叫王毛只的,一辈子没有正式娶妻,后来经人介绍典了人家的妻子三年,生了一个女儿,见是女儿也抛弃了,又典了三年,结果生了个儿子,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看来这一条路走得通!主意打定以后,王茂路通过邻居、朋友们把消息放出去。经过了解,隔岸对面横山垄的一个家庭,那妇女已经三十多岁,生了两个儿子,老公生了一种怪病,不传染,但不能下田和上山参加生产劳动,同意典妻三年,每年稻谷六百斤。妻子被典到典夫家期间,除负担吃穿用外,允许典妻回前夫家探望孩子,但三年内所生孩子都归典夫王茂路。这样说定以后,写了字据,双方四人和介绍人以及证人都签字或按了指印后即生效。典妻这个习俗,在当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协议达成生效后,本来就不喜欢王茂路的胡氏,被那个姓郑的妇女取而代之,胡氏便回到娘家,家中就让给那个典妻和王茂路同床共枕。头三个月,郑氏都待在典夫王茂路家,直到有了身孕以后,王茂路按规定把一担谷子挑到横山垄,并且让典妻也回原夫家看望两个儿子,还让她在那山头村住上几天。这时,王茂路才去平常山把原配妻子胡氏唤回自己碧水村的家中过上几夜。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王茂路把郑氏典过来的头年,王茂路把六百斤稻谷挑给被典妻一方的时候,郑氏的肚子已经鼓得很大了。一个多月后,郑氏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一次典妻算是完全地成功了!这一胜利的成果,使得王茂路和他的母亲都欢天喜地,无比高兴。哺乳了一段时间后,郑氏要提前回原夫家,王茂路一家也表示同意,而且还清了三年的典妻价即一千八百斤的稻谷。王茂路把最后一担谷和人送到横山垄的时候,还好言好语告诉她今后要好好地照顾丈夫和两个儿子。对于王茂路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交易,他把这典妻生来的儿子取名为王承托。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