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近八个月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外贸型企业裁员,但主要裁减的是生产一线工人,这部分人占了裁员的绝大比例。试想一下,假设没有这场危机,假设这些大企业扩张生产,扩张一线工人的招聘,这些大学生又有多少会选择这个职业,到生产一线去工作呢。相反地,金融危机的发生,直接冲击了那些技校毕业生,他们才是危机背景下求职市场中的困难户。 而且,并不是危机背景下所有企业都在减产,像皇明、格兰仕等逆势扩张的企业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内地企业他们根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作为大学生,可以抱怨找工作难,但不要将方向对准金融危机,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大 在职业市场中,对求职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不是专业是否对口,而是专业之外的其他东西,这也是比专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心态,比如感性与理性,比如敏感程度,比如适应能力等等,这些素质也是在大学这几年中积累起来的。说到这,你还抱怨你的专业没有吸引力吗? 由于工作关系,近些年接触到很多大学生,谈其就业难的问题,不少都说到专业。'我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太宏观了','我学的这个专业理论性太强,而且又没地方实践',这类观点非常多。
大学生就业难,与工作经验关系不大 招聘会场中,随处可见'X年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大学生不能将就业难归咎于工作经验,因为别人有的你没有,但你有的别人也没有,虽然你没有工作经验,但你有可塑性。 不少大企业每年都有校园招聘,而且规模比社会招聘还要大,他们看重的就是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可塑性。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强项,照样可以纵横职场。 可悲的是,现实让大学生认清了一点他们自己没有的优势,这本来是好事,但大学生身上应该有的优势也找不到了,这就问题了。企业需要经验,但是也需要理论,并不是放弃理论只抓经验。
大学生就业难,是职业规划缺失的必然结果 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谈职业规划,已经有点迟了,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职业规划,早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那会就开始了,填报志愿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职业规划,要想好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才能选择适合的专业。上文我曾说专业不是求职的关键,并不是说大家就可以丢掉专业,专业是必须慎重去选的。 我见过很多处于求职状态的人,他们有大学生,也有工作过一段时间又跳槽的。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处于职业的迷茫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