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3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木地板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木地板面层起拱与变形的控制 1.导致木地板局部起拱与变形的主要原因 (1)面层木地板含水率偏高或偏低。偏高时,在干燥空气中木地板会失去水分,断面产生收缩,而发生翘曲变形;偏低时木地板铺后吸收空气的水分,产生起拱。 (2)木地板含水率与当地空气的含水率不一致,木地板若吸潮或由湿变干燥,就会变形。铺设的地板与墙之问没有缝隙,这样木地板一旦受潮就会起拱。 (3)木格栅之间铺填的保温隔声材料不干燥,地板铺设后,吸收潮气后起鼓、变形。 (4)未铺防潮层或地板四周未留通气孔,面层板铺设后内部潮气不能及时排出。 (5)毛地板未拉开缝隙或缝隙过少,受潮膨胀后,使面层板起鼓、变形。 2.地板面层起拱与变形的控制 (1)控制木地板含水率,其含水率不应大于12%。 (2)购买回来已干燥的木材不能马上投入加工,必须在室内放置两周,使木材含水率与空气湿度基本平衡后方能加工。 (3)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普通家庭选用湿度控制仪,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用加湿器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冬季开始供暖后,依据供暖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地暖应注意保持恒温,而且在铺设实木复合地板前,让地暖先运行一两天后再施工。 (4)木格栅间填充的保温隔声材料,必须干燥后,才能铺设地板。 (5)合理设置通气孔。木格栅应做到孑L槽相通,与地板面层通气孔相连,地板面层通气孔每间不少于两处,踢脚板通气孔每边不少于两处,通气孔应保持畅通,以利空气流通。 (6)木地板下层板(即毛地板),板缝应适当拉开,一般为2~5mm,表面应刨平,相邻板缝应错开,四周离墙约10~15mm。 (7)木板面层与墙之间应留10mm的缝隙,用踢脚板或踢脚条封盖。 (8)选择相应的保养产品定期保养木地板。地板面层接缝处缝隙不匀的控制 地板面层缝隙宽度不匀、过大,是许多业主在进行居室装饰装修时,经常会遇到的质量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垃圾污物在缝隙内堆积,不易清除,严重影响了居室的美观与整洁。 (1)导致木板面层缝隙不匀、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木材铺设时,含水率限值过大,而造成木材含水率过大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木材未经干燥处理或干燥处理不符合要求;②施工中木材或木制品存放不当,受潮或受过雨淋。 (2)防止木地板面层缝隙宽度不匀、过大的措施,主要是在木地板铺设前,进行含水率的测定:①木质板面层、踢脚板、压缝条的含水率应不大于14%;②毛(木)地板(12cm宽的长板材)的含水率不大于18%;③底层格栅含水率不大于20%。 木地板铺好后,木板端接缝应间隔错开,板间缝隙宽度不得大于1mm。硬木地板,缝隙宽度不得大于0.5mm。木地板行走踩踏时的响声控制 (1)人行走时,木地板有响声,这也是木地板施工完毕后常见的质量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木格栅安装时,由于地面不平,格栅下用木垫嵌,由于木榫末端固定牢靠,一经走动,木榫滑动,造成格栅松动;面层行走时,木地板就会有响声。 2)木格栅含水率较高,安装后收缩,使锚固铅丝扣松动或预埋螺丝等不紧固,松动后,面层走动时就会发出响声。 3)用冲击钻在混凝土楼板上打洞,洞内打入木榫,格栅用圆钉钉人木榫,一经走动,木榫与圆钉松动就会有响声。 4)毛地板与面板之问没有采取有效的隔声防潮措施,面层走动时就会发出响声。 (2)防止这一质量问题的关键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木材含水率。木格栅含水率应不大于14%。进场后要保管好,防止日晒雨淋,以免木材弯曲变形或增大含水率。 2)采用预埋铁丝和螺钉锚固木格栅,木格栅的铅丝要扎紧,螺丝钉要拧紧,以防木格栅固定不牢,发生松动。 3)锚固铁件埋设要合理,间距不宜过大,一般锚固铁问距顺格栅方向不大于800mm,顶面宽度不少于100mm,且弯成直角,用双股14号铅丝与木格栅绑扎牢固,然后用撬棒撬起木格栅,垫好木垫块,木垫块表面要平整,并用铁钉与木格栅钉牢。 4)如采用木格栅直接固定在地坪预埋木块上,预埋小木块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顺木格栅方向不大于400mm,木格栅横断面锯成八字形。安装时拉好格栅表面水平线,格栅下垫实木块,木垫块表面要平整,并用铁钉与木格栅钉牢,木格栅用铁钉与预埋木块钉牢。格栅安装完后,木格栅间用细石混凝土或保温隔声材料浇灌,浇灌高度应低于木格栅面,中间低于木格栅面20mm以上,便于通气。浇捣后,要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能铺设木地板。 5)在混凝土楼板上不应用冲击钻打洞,打入木榫并用圆钉固定木格栅,应用膨胀螺栓或铁件螺钉固定。 6)当在毛地板上铺钉长条木板或拼花木板时,宜先铺设一层沥青纸(或油毡),以隔声和防潮。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