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1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饥饿训练对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的作用

近距离放飞训练失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有一部分赛鸽在最初的放飞训练中未能很快返回,而是在外面的自然环境中游荡数日或更长的时间。由于缺乏食物来源,返回的鸽子骨瘦如柴。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恢复之后,这段游荡经历和饥饿感受成为它们快速归巢的动机力量。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从长途运输到返回的全部过程中,鸽子本身就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没有经历过饥饿训练的鸽子也就不可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实验研究训练的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途中遇到恶劣天气条件,造成返巢困难时,饥饿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使赛鸽的行为动机转化为寻找食物的行为。而经历过饥训练的赛鸽则完全不同,饥饿训练效果提高了生理和心理的应激能力,培养鸽子忍饥挨饿的意志品质,激发赛鸽快速归巢的“动机力量”。  在赛鸽异地放飞训练是采取饱食,还是放飞训练时采取饱食,还是饥饿状态的研究中发现,训放前一天晚上摄取的食物经过消化与吸收的全过程,赛鸽第二天上午到达放飞地放飞时,食袋内不应存有食物。因为赛鸽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而赛鸽转为飞翔运动时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必须是交感神经系统的优势兴奋。因此,赛鸽由放飞地放出时,饥饿状态有利于赛鸽的飞行运动,有利于促进赛鸽快速返巢动机的发展。我们通过饱食与饥饿状态分组实验证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放飞训练,饥饿组的回归速度和回归率明显高于饱食组。
推荐信息